《非暴力沟通》

亚马逊购书地址

观察+感受+解释+请求。
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张袜子,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把袜子放进洗衣机?

什么屏蔽了爱?

道德评价

“你毛病是太自私”,“他对别人有成见”

即使对方接受了你的主张,也会招来敌意。

暴力的根源是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例如,国家将对方视为“邪恶帝国”

回避责任

例如 “不得不…”,“你让我….”

总结起来,有以下这几种

  • 受不清楚的力量驱使。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
  • 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打小孩,“因为他跑到接上去。”
  • 上级命令。为什么欺骗顾客。“老板让做的”
  • 同伴压力。为什么要抽烟。“因为我朋友都在抽烟”
  • 规章制度。为什么。。。“因为这是规定”
  • 角色。为什么我必须做讨厌的事情?“因为我是一个父亲”
  • 无法控制的冲动。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强人所难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非暴力沟通第一要素: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案例
|表达方式|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区分观察和评论| |–|–|–| 使用语言时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你太大方了|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钱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用语言时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且也同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她无法完成工作|“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把预测当成了事实|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缺乏依据|米奇花钱大手大脚。|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块钱。 评价他人时,把评论当事实|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索菲长得很丑。|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三、反省自己的大错: 1、我习惯评论他人。 2、我经常把评论当成是事实。 3、我经常把推测当成事实评论。 4、我经常缺乏依据的评论他人。 5、我经常喜欢在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感受

要注意区分想法和感受。
原书有个习题:

  1. “我觉得你不爱我。”
  2. “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3. “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4.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5. “你能来,我很高兴。”
  6. “你真可恶。”
  7. “我想打你。”
  8. “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9. “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10. “我是个没用的人。

其中,2,3,5,9 是感受。

解释

第四要素:请求,而不是命令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

不要用否定句,而是要直接说需要什么。
“我希望丈夫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三周后,丈夫报名了高尔夫球比赛。正确说法:“我希望丈夫每周至少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

请求要具体

  • 如果太抽象,别人会过度联想。
  • 使用抽象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因为抽象的语言往往等于不说。有时候抽象的语言词不达意(书上几个例子)。

请求与命令不同

一旦人们把我们请求当成命令,会有两种选择:服从或者反抗。

  • 如果我们过去经常指责他们,他们倾向于把请求当成命令
  • 如果过去他们经常受到指责,他们倾向于把请求当成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倾听

反面案例: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制怒》(阅读中)

情绪可以传染

传递方式比信息本身更重要。每个人都知道,当人们感觉更好时表现更好。所以,如果领导者希望他的员工做出更大的成果,他就要继续严格要求,但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积极的氛围。

如果将人们的情绪向积极方面引导,那么员工的表现就会飙升;如果将人们的情绪向愠怒和焦虑方向引导,他们可能就会原地踏步。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包含:能说会道、肤浅、欺诈、善于控制他人,同时缺乏移情、自责、内疚和基本的感动。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最受世界500强企业欢迎的沟通课》

  • 内向型:独处时获得能量
  • 外向型:和他人相处时获得能力

我们心中的假设

假设1:我不想贸然闯入。
我们总觉得如果贸然接近他人,对方会感觉受到了冒犯。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接近我们时,我们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呢?若真如此,多数时候,你可能都比较感激对方,因为他们先开口,你就不用为难了。因此,如果你看到对方一个人站在那儿,说不定他/她很希望和你交流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来电”,如果如此,你不妨优雅地结束这次交谈,然后尝试和其他人交谈。不过,这种状况并不多见。

假设2:他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觉得我无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推测是对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无趣,就会认为他人有如下想法:哦,天哪,看看吧,我被这个人困住了。的确,当他人接近我们准备开启交谈时,我们会迅速形成第一印象,不过,交谈开始之后,第一印象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多数人都会暂且假设他人主动发起交谈是因为兴趣使然,直到有迹象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有误为止。

假设3:他们比我更自信。
多数人都会尽力让自己看上去更自信,更具吸引力,尽管心里很忐忑。很多时候,其实大家都并非像看上去那么自信。

假设4:对方单独一个人站着,是因为他/她喜欢这样。
在社交场合,人们单独站在一边,是因为他们不想和他人交流,如果真是如此,那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呢?

假设5:我不了解他们,因此,我不知道他们喜欢谈论什么。
这么想也没什么错,不过,你要知道,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才有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要继续前行,首先你要备好一些基本的探索工具,用这些工具探索新的“领土”上有哪些观点。

假设6:如果我们交谈不愉快,我会觉得很挫败。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把成功交谈的左右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并非每次交谈都要多么了不起,一开始和不同的人进行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只能泛泛而谈,彼此的交谈内容只限于表层,无法深入;而有些就不一样,你们可以深入交谈,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生活。

交谈的目的并非向对方炫耀你有多么聪明,而是在两人之间建立起联系。交谈的结果并不只是说明你优秀与否,你的交谈技巧高明与否,同时也是对于交谈另一方的反映。正确解读相互交流的结果非常重要。

提问

提问不当,交谈很难进行。

封闭式提问:答案只需一两个词,例如“是”与“不是”。封闭式提问可以高效获取基本信息,但想要继续探索保障,就需要开放式提问了。
开放式提问 有很多好处。

  • 让对方讲述,你只需要认真倾听。
  • 让对方有安全感。有助于增进彼此信任感
  • 真正掌握交谈的方向。

真正的沟通达人往往善于自由转化这两种提问。比如说,有人向你介绍了一位朋友,告诉你说他/她曾在中东待过一段时间。你不妨试试如下开放式提问:
“你为何去中东呢?”
如果对方的回复非常简短(比如说,“军事原因”),你可以再提出几个封闭式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再次回到开放式的问题之上。

  • “你是哪个军种?”(封闭式)
  • “你为什么选择海军呢?”(开放式)
  • “我总觉得伊拉克到处都是沙漠。海军在沙漠地区能做什么呢?”(开放式)
  • “你在那儿过得怎么样?”(开放式)
  • “你们的日程安排是怎样的?”(开放式)

其实,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差异并不大,有时候仅仅是词汇方面的微小改动。

  • 不要问“那里热不热?”(封闭式),而应问“你在那儿时天气如何?”(开放式)
  • 不要问“你准备回来吗?”(封闭式),而应问“如果有一天你选择回来,会是什么原因呢?”(开放式)
  • 不要问“你想念你的家人吗?”(封闭式),而应问“离开家人这么久,你感觉如何?”(开放式)

注意:对方回答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倾听,捕捉对方言语的有效信息。把自己想象成新闻记者,向对方提出上文中我们讨论的六个W,即:Who(谁)?What(什么)?When(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How(怎么样)?Why(为什么)?将这六个基本问题作为开放式的探索工具
还可以尝试其他鼓励性的话语,比如:

  • “如果我也身处其境,真不知道能否像你一样处理得当。你当时感觉如何?”
  •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之后你受影响了吗?”
  • “这正是我想知道的内容。你能再多告诉我一些吗?”

技巧

  • 一开始不要选择难以回答或者深奥的问题。
  • 要有针对性。例如,问对方“你对政治怎么看”,对方就不知从何说起了
  • 真正倾听
  • 实现做好准备,了解对方。
  • 列出问题清单。

交谈的目的

  • 结识新的朋友
  • 了解新信息
  • 业务目的
  • 出售商品
  • 享受和他人的交流互动
  • 说服或激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