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感受+解释+请求。
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张袜子,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把袜子放进洗衣机?
“你毛病是太自私”,“他对别人有成见”
即使对方接受了你的主张,也会招来敌意。
暴力的根源是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例如,国家将对方视为“邪恶帝国”
例如 “不得不…”,“你让我….”
总结起来,有以下这几种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案例
|表达方式|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区分观察和评论|
|–|–|–|
使用语言时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你太大方了|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钱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用语言时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且也同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她无法完成工作|“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把预测当成了事实|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缺乏依据|米奇花钱大手大脚。|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块钱。
评价他人时,把评论当事实|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索菲长得很丑。|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三、反省自己的大错: 1、我习惯评论他人。 2、我经常把评论当成是事实。 3、我经常把推测当成事实评论。 4、我经常缺乏依据的评论他人。 5、我经常喜欢在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要注意区分想法和感受。
原书有个习题:
其中,2,3,5,9 是感受。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
不要用否定句,而是要直接说需要什么。
“我希望丈夫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三周后,丈夫报名了高尔夫球比赛。正确说法:“我希望丈夫每周至少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
请求要具体
一旦人们把我们请求当成命令,会有两种选择:服从或者反抗。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反面案例:
传递方式比信息本身更重要。每个人都知道,当人们感觉更好时表现更好。所以,如果领导者希望他的员工做出更大的成果,他就要继续严格要求,但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积极的氛围。
如果将人们的情绪向积极方面引导,那么员工的表现就会飙升;如果将人们的情绪向愠怒和焦虑方向引导,他们可能就会原地踏步。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包含:能说会道、肤浅、欺诈、善于控制他人,同时缺乏移情、自责、内疚和基本的感动。
假设1:我不想贸然闯入。
我们总觉得如果贸然接近他人,对方会感觉受到了冒犯。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接近我们时,我们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呢?若真如此,多数时候,你可能都比较感激对方,因为他们先开口,你就不用为难了。因此,如果你看到对方一个人站在那儿,说不定他/她很希望和你交流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来电”,如果如此,你不妨优雅地结束这次交谈,然后尝试和其他人交谈。不过,这种状况并不多见。
假设2:他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觉得我无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推测是对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无趣,就会认为他人有如下想法:哦,天哪,看看吧,我被这个人困住了。的确,当他人接近我们准备开启交谈时,我们会迅速形成第一印象,不过,交谈开始之后,第一印象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多数人都会暂且假设他人主动发起交谈是因为兴趣使然,直到有迹象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有误为止。
假设3:他们比我更自信。
多数人都会尽力让自己看上去更自信,更具吸引力,尽管心里很忐忑。很多时候,其实大家都并非像看上去那么自信。
假设4:对方单独一个人站着,是因为他/她喜欢这样。
在社交场合,人们单独站在一边,是因为他们不想和他人交流,如果真是如此,那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呢?
假设5:我不了解他们,因此,我不知道他们喜欢谈论什么。
这么想也没什么错,不过,你要知道,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才有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要继续前行,首先你要备好一些基本的探索工具,用这些工具探索新的“领土”上有哪些观点。
假设6:如果我们交谈不愉快,我会觉得很挫败。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把成功交谈的左右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并非每次交谈都要多么了不起,一开始和不同的人进行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只能泛泛而谈,彼此的交谈内容只限于表层,无法深入;而有些就不一样,你们可以深入交谈,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生活。
交谈的目的并非向对方炫耀你有多么聪明,而是在两人之间建立起联系。交谈的结果并不只是说明你优秀与否,你的交谈技巧高明与否,同时也是对于交谈另一方的反映。正确解读相互交流的结果非常重要。
提问不当,交谈很难进行。
封闭式提问:答案只需一两个词,例如“是”与“不是”。封闭式提问可以高效获取基本信息,但想要继续探索保障,就需要开放式提问了。
开放式提问 有很多好处。
真正的沟通达人往往善于自由转化这两种提问。比如说,有人向你介绍了一位朋友,告诉你说他/她曾在中东待过一段时间。你不妨试试如下开放式提问:
“你为何去中东呢?”
如果对方的回复非常简短(比如说,“军事原因”),你可以再提出几个封闭式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再次回到开放式的问题之上。
其实,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差异并不大,有时候仅仅是词汇方面的微小改动。
注意:对方回答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倾听,捕捉对方言语的有效信息。把自己想象成新闻记者,向对方提出上文中我们讨论的六个W,即:Who(谁)?What(什么)?When(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How(怎么样)?Why(为什么)?将这六个基本问题作为开放式的探索工具
还可以尝试其他鼓励性的话语,比如:
技巧
交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