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别跑偏》

作者:夏萌 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和神经内科主任

营养学的3个分类

  • 食品营养学。研究食品中的营养素,例如哪种食物的维生素多,哪种食物的脂肪酸更好,如何加工、存储食物使其营养最大化。
  • 大众营养学(公共营养学)。以人群营养状况,提出解决营养问题的措施。例如各国顶级发布的膳食指南。
  • 临床营养学。研究营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生病后如何进行营养治疗的科学。

临床营养学的3个层面

  • 营养支持。给患者提供基本的能量和营养。
  • 细胞修复。理解细胞代谢和病理形态,因人而异使用营养素。长期随访,半年到一年,甚至更多。
  • 抗衰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定的营养品摄入。

NCP

营养诊疗流程,又叫 NCP 流程,包括4个方面

  1. 营养评估
  2. 营养诊断
  3. 营养干预
  4. 营养评价

一、营养评估 彻底了解对方的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现在吃的药、所处环境、工作情况、是否运动

  1. 自然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腰围、病历号等。
  2. 现在的症状:这不一定是疾病诊断,而是指身体现在有什么问题,比如睡眠质量不好不等于有什么疾病,但这是困扰患者的一个问题;再比如经常腹胀、口干,这些症状可能还没有构成疾病,只是让身体不舒服,都要记录下来。
  3. 现病史和既往史:了解现在和过去患过的各种疾病。
  4. 患者的体征:包括疾病体征和营养体征。
  5. 必须要问的其他内容:①一定要问是哪里人,也就是祖籍,这一点代表了患者的遗传特质。②现在长期居住在哪里,和谁一起住,自己做饭还是别人做饭。一般来说,和儿女一起吃饭的老人往往饮食成分复杂一点,营养状态会好一些,而独居老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
  6. 工作性质:分清楚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
  7. 必须详细调查以前的饮食习惯,同时还要关心患者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
  8. 运动量:包括工作中的运动量、家务劳动做多少、是否有专门的运动锻炼项目,以及持续时间、频率、运动时是否出汗,等等。
  9. 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是不是经常熬夜,这样可以间接地知道身体亏损程度。
  10. 心理状态、性格如何:必要时采用心理调查表。
  11. 有没有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赌博,或者打麻将、手机从早到晚不离手、经常上网,或者其他特殊嗜好。
  12. 有没有补充一些保健品和营养素:如果补充了,补充的是哪些,具体补充量是多少。
  13. 正在吃什么药:这一项要问得比较具体,很多药物会影响营养素的代谢。
  14. 各种化验:尤其要关注血常规、生化全项。
  15. 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胃镜或肠镜检查结果、头颅CT或磁共振等。
  16. 最近的体检报告:现在很多单位每年都给自己的职工做一次健康体检,里面的内容尽管不全,但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
  17. 营养方面的特殊检查:如代谢车(能量代谢测定系统)、人体成分分析仪等。
  18. 有没有特殊需求:比如手术后的患者要增加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素,发热时要增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优质蛋白。

二、营养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诊断。

  1. 营养摄入方面:①总能量是多还是少?②碳水化合物是多还是少?③蛋白质是多还是少?④脂肪是多还是少?哪种脂肪酸缺乏?磷脂是否缺乏?摄入的胆固醇是多还是少?⑤维生素是多还是少?是脂溶性的还是水溶性的?⑥矿物质是多还是少?可能是哪一种矿物质多了或少了?⑦膳食纤维是多还是少?
  2. 胃肠功能方面:①能不能经口进食?有没有吞咽问题?咀嚼能力怎样?②有没有腹泻、腹胀、消化不良?
  3. 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
  4. 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5. 患者是不是食物营养知识缺乏?
  6. 外界条件问题,比如是不是独居老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三、营养干预 计划和实施,传递和沟通方案最耗心力

  1. 所有的干预措施必须有科学依据,立足于高水平的质量研究,比如能用疾病营养指南的最好,如果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营养指南,就依照现在已经有的研究文献,如果这方面文献找不到,就看有没有专家共识,如果连共识也没有,就依据现有的教科书。
  2. 在饮食调理上不要幻想用小偏方来治大病。在某一个人身上适用的方法,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不一定可以推广。
  3. 饮食调理是个慢功夫,要告诉患者可能的预期结果,让患者在饮食调整的时间上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四、营养评价

  1. 定期随访。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药1-3月复查一次,重症则每天一次
  2. 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很麻烦,但是也很让人兴奋,因为你会发现,患者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症状会越来越少,直至疾病痊愈。

饮食平衡决定健康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 饮食结构正确比食物营养更重要
  • 人们总是希望找捷径,希望吃了某种食物久如何了。比如蓝莓、大蒜,当这些食物被宣称能抗癌后,立即久被刮目相看。
  • 某个患者,每天都吃很健康的7种食物(很讲究的组合),反而不健康。

五大类食物

  1. 粮食类,包括谷类、豆类、薯类等,里面的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2. 是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鸡蛋、鱼、乳制品、内脏等,是人体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 是蔬菜类,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4. 水果类,除了具有与蔬菜类似的营养素种类外,还包含了果糖,果糖也属于碳水化合物。
  5. 油脂类,包括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坚果里的油脂和保健品中的鱼油。油脂类具有供给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搭建人体细胞结构的作用。

主食

  • GI
  • 为什么中国人有喝粥的传统?
    • 主要是平原地区、人口压力,肉不够吃。因为不经常吃肉,消化能力变差,只能喝粥。
    • 以前的粮食加工技术不成熟,粗粮只有长时间熬煮,才能消化。
  • 喝粥的后果:
    • 熬完的粥,糊精接近葡萄糖状态,消化系统几乎不用启动(当然觉得胃舒服)
    • 占满胃空间,使葡萄糖之外的营养素都缺乏
  • 什么人可以喝粥
    • 消化能力有限的人
    • 咀嚼能力很差的人
    • 发热患者。发热时没有胃口,但免疫系统正在战斗,需要各种营养
    • 重症患者

蛋白质

  • 作用:
    1. 构成细胞和机体
    2. 激素合成
    3. 运输载体(转运蛋白)
    4. 免疫系统(各种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
    5. 维持血浆渗透压(因此缺蛋白质会水肿)
    6. 神经递质主要来源
    7. 凝血功能
  • 植物蛋白的风险:增加肾脏负担。原因:植物蛋白的氨基酸比例不合适,因此必然有一些氨基酸需要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肾脏参与。
  • 一般很少会吃动物蛋白过量。因为消化肉类的能力是有上限的,你无法吃过量,会觉得吃不下去了、腻了。
  • 加工肉类(香肠、培根、腊肉、火腿)吃多了才危险。它们一般都含有硝酸钠、高盐。
  • 肉也有三六九等?真的“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吗?并不是
    • 这句话是从脂肪含量角度看,四条腿的脂肪含量高,两条腿的(禽类)低,鱼类更低。
    • 氨基酸角度,四条腿的更接近人体
    •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四条腿和两条腿各有优势
  • 肝脏:营养师的最爱!
    • 含有全部13种必须维生素
    • 各种微量元素行列也很高
    • 几乎是自然界中营养素最全、最丰富的食物
    • 人们不喜欢内脏,通常两个原因:1)怕胆固醇,2)怕内脏中累积毒素。
      • 肝脏是解毒器官,确实可能有一些代谢残留,甚至肝脏发炎、硬化、癌变,但是营养丰富,所以不用太纠结。
      • 西方人不怎么吃内脏,因为大块的肉制作简单,抹上调味料,放入烤箱即可。内脏处理起来很麻烦,还有怪味。
      • 北京卤煮、重庆火锅离不开内脏,因为当初吃不上肉。

Stanford Introduction to Food and Health

已拿证书

week3

3个原则

  • Eat food(real food)
  • not too much
  • mostly plants

几种方便cooking的东西

  • olive oil
  • onion
  • garlic
  • lemon
  • sugar
  • salt

week4

买个正常大小的盘子(小盘子,因为店里的盘子都大)

量适中,求品质,每一口都是快乐。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