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系统1优先使用,系统1无能为力才开启系统2。
但是,即使系统2启动,系统1不会下线,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不能让系统2在所有领域都发挥作用,因为那会让生活变得极其无聊,而且让你无法行动。

如果拍成电影,系统1才是主角,因为系统2很懒惰,系统2本身也是由系统1激发的才开始工作的。

《清醒思考的艺术》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赌徒谬误

一个城市的平均智商是100,你随机选了50人,你测得的智商是150,那么50人的平均智商是多少呢? 答案是101,而不是100

下面哪种概率更大?

  1. 首都机场关闭
  2. 因恶劣天气,首都机场关闭

我们总是更愿意相信看起来更“可信”的故事

行动谬误

守门员原本可以停在原地,接中间的球。但几乎都会左扑或右扑。

原因1:不行动丢球,在球迷中的名望损失很大。
原因2:面对情况,人总是倾向于做点什么(行动谬误)

医生遇到情况不明的病人,倾向于马上开药

还有社会依据: 如果你买入股票,股市上涨,你会成为明星。
如果你买入股票,股市下跌,因为整个行业都亏损,你还是可以保住工作,仅仅会损失奖金而已。
如果卖出股票,股市上涨,你会被证券公司辞退。
如果卖出股票,股市下跌,你仅仅收获一些名声。

所以,你几乎肯定会买入股票,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股市会下跌。

不行动谬误

你不救一个人,跟你杀害一个人,实质上是一回事。但受到的他人的谴责不一样。收到自己的谴责也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让某人自己撞刀口,而不是故意伤害他。

有一种药物,针对濒死病人,20%致死,80%救人。你批准吗?
如果你批准了,每个死亡案例都会让你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甚至巨大的社会压力。

我们大脑的存在是为了复制,而不是为了发现真理。因为谁说服了别人,谁就确保了资源。

确认谬误

一张纸,背面写一个数列的规则,正面写前三个数“2,4,6”,要求最后猜出规则 你可以猜下一个数字,我回答“符合规则”或“不符合规则”。 数字可以猜很多次,规则只能猜一次。

答案,很多人猜8,10,12 ,规则是偶数。 实际上规则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

结论:人类大脑容易忽略反驳的证据。你要有意搜集反驳的证据。

如果你在用某种减肥药,体重减少了,你会觉得减肥成功了。体重增加了,你会觉得是正常的波动。

“股票会先跌下去,然后涨回来”几乎总是对的。

“身体健康程度先恶化,然后会好转”几乎总是与现实对的上号。

22讨喜谬误

讨喜的因素按顺序:

  1. 外表有吸引力
  2. 出身、兴趣、个性与我们很像
  3. 他们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商业上经常有人利用这一点,让我们付出高成本

23禀赋效应

我们出售自己拥有的物品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愿意买它的钱
这是因为我们拥有某件物品时,失去它时的痛苦,高于理性

赌徒谬误

一个城市的平均智商是100,你随机选了50人,你测得的智商是150,那么50人的平均智商是多少呢? 答案是101,而不是100

《明智行动的艺术》

《明智行动的艺术:成功决策必须避免的52个思维陷阱》

很差的理由往往也能用:用理由辩护

“我能站你前面吗,因为我想复印”,这句话往往也能起到效果,几乎和“我赶时间”一样有效。
高速公路修理时,立一块牌子“因为我们正在修理高速公路”就能平复司机的心情。

人类时对“因为”上瘾的

激励排挤效应

当你付钱时,对方反而动力尽失。

威尔罗杰斯效应

A频道的收视率很高,B频道的收视率很低。你只需要把A频道一个略低于A频道均值的节目转移到B频道。
你只需要玩这么一个转移的游戏,就能获得“伟大的胜利”

劳力辩证现象

团队的“入门测试”越残酷,申请人的自豪感越强。

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一种便捷蛋糕粉,但不受家庭主妇欢迎。后来制造商把使用方法变得稍微复杂一点,才畅销。

小数定律

你有很多家门店,按照失窃率排序。
升序排序后发现排名最高的主要是农村门店。降序排序后,发现排名最高的还是农村门店。
原因并不是农村地区失窃率高或低,而是农村门店规模小,造成方差很大。

例如,“统计研究表明,初创公司的员工平均智商最高”

巴纳姆效应

占星术: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股票分析师:
某只股票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即便是在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个公司就是缺乏将想法从研发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执行力度。公司管理层由各行业有经验的专家组成,所以在一开始便可以看出制度化管理的征兆。公司良好的财务数据状况清楚地表明存在节约成本的潜力。我们建议公司将重心更多地移向发展中国家,以便保证未来的市场占有率。

志愿者的愚蠢

志愿者最理智的做法往往是,自己多工作一小时,然后用额外挣到的钱雇专业的人去做好事。

内省假设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真相,往往对别人有这些假设:

  • 无知假设:其它人做出不一样的判断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信息。
  • 蠢:别人笨
  • 坏:别人的推理和结论是带恶意的。

缺乏关门能力

“keep the door open” 的成本往往很高,但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任何可能性,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新事物的狂热

古老的事物是经历过挑战的。已经存在50年的技术,很可能还能存在50年。刚出现几年的事物,大概率在几年后落伍。

存在一个“历史废物过滤器”,新事物被过滤掉的可能性更大。

睡眠者效应

20世纪40年代,美国陆军进行了一项实验。
宣传电影并没有增强士兵的爱国热情,因为士兵知道这是爱国宣传,因此贬低了电影传达的信息。
但9个月后,看过电影的士兵,热情显著增强,电影是有效果的!

睡眠者效应:人们会更容易遗忘信息来源,相比信息本身而言。

还有案例:广告。抹黑对手的政治宣传广告,虽然按法律必须申明资金来源。但都有效。

给你的建议

  • 不要接受任何未经要求而得到的建议
  • 避开广告宣传
  • 回忆你的每一个熟知的说法,来源于哪里,为什么是这样。这就是像侦探一样思考。

最初效应和近因效应

产生印象后要立即做决定,最初效应会起主要作用。
如果之前已经有印象,那么近因效应会起主要作用。例如你回忆几周前的一次演讲,你会对结尾印象深刻。

放血效应

我们不是在一种理论被证明错误时放弃它,而是在右更好的理论出现时才放弃它。就像放血疗法被淘汰的历史一样。

虚假认同偏差

如果你喜欢60年代歌曲,你会估计喜欢60年代歌曲的人占大多数。如果你喜欢80年代歌曲,你会估计喜欢80年代歌曲的人占大多数。

虚假认同偏差在利益团体和政治派别中很常见。

虚假认同偏差的另一个方面是,我们往往认为那些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不是很正常”

模糊不容性

假如有两个抽奖箱子,A箱子有50红和50黑,B箱子总共100个球,但红黑个数未知。如果抽到红球奖励100元。
大多数人会选择A箱子。

默认效应

汽车驾照申请上,器官捐献默认打钩,同意率会大大提高(4%到80%)。
我们对改变是极为保守的。

另一方面,A做了某事而受损,B因不做某事而受损。肯定是A更加后悔。
把对后悔的害怕和“最后的机会”结合起来的广告宣传。

“没有杀死我的,使我更强大”谬误

危机就是有害的,但我们却强行发现其中积极的一面。
挺过危机的人出来讲故事,这往往还有幸存者偏差。

计划会让人安心(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的任务会一直在大脑中活跃,除非放到计划里。

罗森塔尔效应

《思考的艺术》

(知识密度也很小,摘选其中一部分)

学会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并不是像这样去阻止其他因素来分散或者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而是当这些分散或者干扰我们注意力的因素产生时我们有能力去克服。保持全神贯注意味着当我们的思维游离时,我们能够将注意力转向我们的思考目的和问题。
保持全神贯注就像驾驶小汽车一样。当人们驾驶小汽车的时候,他们不会将手臂一直放在方向盘上朝向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在行驶的过程中非常轻松地一会儿转向左边一会儿又转向右边。即使是在一条直行的路上,让车一直保持一个方向也仅仅在全程中占很小的比例。驾驶者必须一直不停地调整方向,当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平时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这项活动的。有经验的驾驶者并非比没有经验的驾驶者有着更高的天赋,他们只是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做细微的修正。

让讨论有意义

讨论的最大作用是能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讨论最坏的是损耗精神、制造敌意并留下一些非常重要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不幸的是,当代最普通的讨论模式——收音机和电视谈话类节目,常常产生后一种效果。
许多主持人要求嘉宾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复杂的问题,如果嘉宾真这样做,就会被指责过于简单化;但如果他们尝试给出一个折中的答案,主持人又会说“你没有回答问题”,然后自己开始回答问题。如果嘉宾赞成主持人的说法,就会受到主持人的热情对待;如果嘉宾不赞成主持人的说法,则会被认为无知或不诚实。在电视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当两个嘉宾辩论的时候,他们会轮流打断对方,而另一方则大声叫道:“让我说完。”双方都没有向对方学习的愿望。而节目快结束时,主持人会对嘉宾的“激烈辩论”表示感谢,并承诺观众将在下次同一时间看到更精彩的辩论。

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的章节将充分阐述如何改善和展现自己的想法。马上要介绍的这个方法,你可以一开始就使用,并且在具体应用甚至深入学习时,对这个方法不断进行改善。这个方法就是询问并回答下面4个问题:

  1. 你的这个解决方案将如何实施?把所有步骤和重要的细节列出来。
  2. 在实施这个解决方案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3. 其他人可能找到什么样的理由来反对你的想法?若这些反对之声有其合理之处,你会怎样修正自己的想法?
  4. 你需要向谁(这个人最好具体一点)证明这一想法的优点?用怎样的展示方式最可能说服

说服他人

观点被拒绝的原因

  • 这个观点是不切实际的;
  • 这个观点实现起来成本太高;
  • 这个观点是不合法的;
  • 这个观点是违反道德的;
  • 这个观点是没有效率的;
  • 这个观点没有可行性;
  • 这个观点破坏了常规的程序;
  • 这个观点听起来很俗(丑陋的或是乏味的);
  • 这个观点挑战了常识;
  • 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没有充足的证据而偏向争执的

了解你的听众

这个步骤旨在确定听众对你要讲的主题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原本的观点是什么。听众原本的观点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收入、种族、国籍以及从业背景。我们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听众的情况,但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信息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你应该了解听众在这个主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哪些观点是有影响力的。下面的问题清单会帮助你完成这一过程:

听众是否容易受公众错误概念的影响? 询问这个问题,并不是指你的听众愚昧无知、缺乏教育。如今人们在自由意志、信仰、知识、见解和道德观点等问题上有着很多困惑。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被错误观点所害,丧失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头脑。在很多情况下,让听众赞同你的观点的前提是帮助他们认识原本错误的观点。
你的听众是否思维狭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调查你的听众是否具有“我的比你的好”、怕丢面子、抗拒改变、顺从、刻板思维、自我欺骗等思维倾向,通常,这些思维倾向直接影响他们对你的观点的理解。如果你试着想想这些思维倾向曾经怎样影响你对某个特定问题的认知的,那么你便能更好地理解听众的思维。(你越是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曾经的不合理认识,就越能发现听众的不合理认识。
你的听众在重要的问题上是否会听得认真? 大部分人在很小就会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且之后不能完全恢复。即使你有意识地努力去培养好奇心,但是很困难。如果你的听众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那么他们在听讲的过程中便会漫不经心,忽略掉你讲的很多细节。如果预先了解演讲中哪些地方容易被忽略,我们就可以确定在哪些地方进行更充分的解释。
你的听众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上是否和你一样清晰? 很多人对一些问题不求甚解,而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考虑多种解释问题的方案并从中选择最好的解释途径。你的大部分听众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还会认为你的观点并不是最好的。如果想说服听众,你需要论述问题的多种理解方案,或至少说明你的观点在哪些方面比其他观点优越。
你的听众是否认同你通过调查发现的事实? 在说服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调查数据的重要性。如果你事先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复杂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调查,相比那些没有做过调查的人来说,你就有了更充分的说服力。但如果听众忽视了这些调查事实,就会妨碍他们接受你的观点。你需要了解哪些事实和解释容易被听众忽视,这样你就会更有侧重地准备你的论文或演讲。
你的听众是否知道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能否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这些方案?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你对一个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越多,就越容易使自己的解决方案不被大部分听众认同。要让听众认同你方案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认识到其他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果他们仍旧对其他方案深信不疑,他们就不会理会你的方案。如果你为听众展示其他方案的无效性、缺点和无法轻易克服的特性,你就能说服你的听众接受你的解决方案。

预估听众的反驳

头脑风暴和想象对话

####从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开始话题 第一印象虽然不一定是可靠的,但十分强大、不易被改变。如果你从一个大家不熟悉或是不赞同的观点开始,听众可能在演讲过程中就抱着迟疑或反对的态度,甚至会使说服过程变得极为艰难。这就是要从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开始演讲的原因,如果从大家都赞同的地方开始演讲效果会更好。这个方法即把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原理运用到指导演讲的过程中了。

选择最为合适的语调

着重强调支持你观点的论据

一些作者或演说者认为,说服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清晰有力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支持观点的证据。原因很简单,论据能够使听众自己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深刻,是否睿智,是否可行。陈述自己的观点是将你所相信的东西表达出来,表述论据则是展现你所说的为什么值得大家的支持。

回应所有反驳意见

你可能会认为在演说中识别出听众合理的反驳意见,并且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这样做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即使站不住脚的反对声音也是你说服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你必须直接而彻底地处理好这些反驳意见。要自然巧妙地处理这些意见,不要让听众意识到这针对他们自己坚持的观点,更不要影响到演说的流畅性

把握演说时机的重要性

在进行演说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严格来讲,它并不是指导你演讲的指南,然而,它对你演说的有效性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个因素就是在呈现演说时把握最佳时机。很多有洞察力的观点恰恰是因为表达的时机错误而被拒绝。听众的注意力、兴趣点和对观点的接受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时候他们做得比其他时候好,但是我们不可能随时准确评价听众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当遇到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时。你必须认真留心说服的最佳条件,并相应地安排呈现演说的时机。这些良好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听众应该注意并认识到今日讨论的问题或话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选择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那么它最好是当前新闻关注的热点或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认为听众并没有留意这个话题,请在你呈现的第一部分里让大家了解这一事件。
  2. 听众应该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聆听你的演说。也就是说,不应该有其他事情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3. 听众最好没有接受其他的观点。当听众持有并赞同与你的观点相悖的意见时,他们不会对你的解决方案兴趣浓厚。在这种情况下,你最明智的做法是稍稍克制自己的表达,直到他们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