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定义、序偶、可列



2021年08月14日    Author:Guofei

文章归类: 0x51_代数与分析    文章编号: 5121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是郭飞。转载随意,但需要标明原文链接,并通知本人
原文链接:https://www.guofei.site/2021/08/14/set.html


集合的定义

历史上,集合的定义曾经是这样的:
\(X=\{ a \mid a\)满足性质P}
这种定义下,出现了罗素悖论
定义\(X=\{ R \mid R\)是一个集合,并且\(R \notin R\}\)。那么$X \in X$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呢?

为了解决这个悖论,人们提出ZF集合理论

公理化集合: (符号定义:\(\ni\)使得)

  1. ZF1(外延性):两个集合相等意味着他们包含相同的元素
    \(X=Y \Longleftrightarrow (Z \in X \Longleftrightarrow Z \in Y)\)
  2. ZF2(空集):没有元素的集合
    \(\exists \emptyset =\{\}\)
  3. ZF3(配对):任意给定两个集合,存在包含这些元素的集合:
    \(X,Y \Longrightarrow \exists Z=\{X,Y\}\)
  4. ZF4(并集):给定两个集合,存在一个集合,该集合包含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X,Y\Longrightarrow \exists Z \ni:W \in Z \Longleftrightarrow W \in X \lor W \in Y\)
  5. ZF5(无限性):存在一个包含无穷多元素的集合,并且空集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并且对于任意一个元素Y, {Y,{Y}}也是它的元素之一。
    \(\exists X \ni : \emptyset \in X \land(Y\in X \Rightarrow \{ Y,\{ Y\}\} \in X)\)
  6. ZF6(子集):给定任意集合以及条件状态,存在一个包含所有初始集合中的元素的集合,且这个集合的表达式是正确的。
    \(X,P(x) \Longrightarrow \exists Y \ni :Z \in Y \Longleftrightarrow Z \in X \land P(Z)\)
  7. ZF7(替代性):给定任意集合和标间状态,存在一个集合包含:
    \(X,P(x,y) \Longrightarrow \exists Y \ni: Z\in Y \Longleftrightarrow \exists W \in X \land P(W,Z)\)
  8. ZF8(幂集):对任何集合,存在一个集合包含初始集合的所有元素作为元素的集合,换句话说,新的集合包含初始集合的所有子集,叫做幂集(power set)
    \(X\Rightarrow \exists Y \ni : Z\in Y \Longleftrightarrow (W \in Z \rightarrow W \in X)\)
  9. ZF9(正则性):任意非空元素包含一个元素,这个元素与初始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
    \(X \neq \emptyset \Rightarrow \exists Y \ni:Y \in X \land \lnot \exists W(W\in X \land W \in Y)\)
    这条规则把“所有集合的集合”是一个集合从理论中排除出去了。
  10. ZF10(选择性公理):对于任意集合,存在一个集合,其包初始集合中每一个非空元素作为该集合中的元素。
    \(X\Rightarrow\exists Y \ni : \forall Z \in X (Z \neq \emptyset )\exists W \in Y \land W \in Z\)

一些基本概念

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就不多写了:

  • 集合
  • 集合的相等
  • 子集
  • 全集
  • 集合的交、并、补、差

集合运算的分配律

  • $A\cap (B \cup C) = (A\cap B)\cup (A\cap C)$
  • $A\cup (B \cap C) = (A\cup B) \cap (A\cup C)$

序偶

序偶是有序的元素,例如 $<a,b>$

【定义】三元组: $<a,b,c> = <\lt a,b>,c>$
(需要注意,$<\lt a,b>,c> \neq <a,<b,c\gt >$)

【定义】四元组: $<a,b,c,d> = «a,b,c>,d>$

借助序偶的概念,可以引入笛卡尔积、关系等概念。

笛卡尔积

借用二元组,可以引入笛卡尔积的概念:
【定义】笛卡尔积: A,B 是两个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定义为 \(A\times B=\{<x,y>\mid (x\in A)\land (y\in B) \}\)

注意序偶不具有可交换性:

  • $A\times B \neq B\times A$
  • $(A\times B)\times C \neq A \times (B\times C)$

运算律很容易证明:

  • $A\times (B\cup C) = (A\times B)\cup (A\times C)$
  • $A\times (B\cap C) = (A\times B)\cap (A\times C)$
  • $(A\cup B)\times C = (A\times C) \cup (B\times C)$
  • $(A\cap B)\times C = (A\times C) \cap (B\times C)$

定理1: 若 $C\neq \varnothing$,那么 $A\subseteq B$
$\Leftrightarrow (A\times C \subseteq B\times C)$
$\Leftrightarrow (C\times A \subseteq C\times B)$

证明过程用到这个:$(<x,y>\in A\times B) \Leftrightarrow ((x\in A)\land(y\in B))$

定理2: 若 A, B, C, D 都是非空集合,那么 $A\times B \subseteq C\times D$ 的充要条件是 $A\subseteq C, B\subseteq D$

关系

从日常的直观上看,关系可以用序偶来表示,例如“3小于5”可以看出一个二元序偶,“点a在b和c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三元序偶。

【定义】关系: 是任一序偶的集合。

例如,实数中的关系大于号 $\gt$ 定义为一个序偶集合:{ $ <x,y> \mid x,y$ 是实数且 x大于y }

【定义】前域、值域: 令 R 是一个

  • 前域是所有 x 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mathrm{dom} R=\{ x \mid (\exists y)(<x,y>\in R)\)
  • 值域是所有 y 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mathrm{ran} R=\{ y \mid (\exists x)(<x,y>\in R)\)

【定义】恒等关系: \(I_x=\{<x,x>\mid x\in X\}\),称为 $I_X$ 是 X 上的恒等关系。

定理 :如果 Z 和 S 都是从集合 X 到集合 Y 的关系。那么Z和S的并、交、补、差也是从集合 X 到集合 Y 的关系

关系的性质

前面写了,关系是任一序偶的集合。如果 $<x,y> \in R$,我们把它记为 $xRy$

下面有一些定义:

  • 【定义】R是自反: $(\forall x)(x\in X \to xRx)$。例如,实数上的 $\leq$ 是自反的,平面上的三角形全等关系是自反的。
  • 【定义】R是对称的: $(\forall x)(\forall y)(x\in X \land y \in X \land xRy \to yRx)$。通俗地说,也就是如果 $xRy$ 那么 $yRx$。例如,平面上的三角形相似关系的对称的。
  • 【定义】R是传递的: $(\forall x)(\forall y)(\forall z)(x\in X \land y\in X \land z\in X \land xRy \to xRz)$。例如,实数上的 $\leq, \lt, =$ 这些关系都是传递的
  • 【定义】反对称的: 如果 $xRy,yRx$,那么 $x=y$

【定义】复合关系: 设 R 是 X 到 Y 的关系,S 是 Y 到 Z 的关系,那么 $R\circ S$ 叫做 R 和 R 的复合关系,其定义为 \(R\circ S = \{ <x,z> \mid x\in X \land z\in Z \land (\exists y)(y\in Y \land <x,y>\in R \land <y,z>\in S)\}\)。

复合关系的一些性质:
关系可以用矩阵来表示,例如,从集合 X 到集合 Y 的关系 R,有: \(u_{ij}=\left \{ \begin{array}{ll} 1,& <x_i,y_j> \in R\\ 0,& <x_i,y_j> \not\in R\\ \end{array}\right.\)

集合 Y 到集合 Z 的关系 S 同样对应一个矩阵 \(v_{jk}=\left \{ \begin{array}{ll} 1,& <y_j,z_k> \in S\\ 0,& <x_i,z_k> \not\in S\\ \end{array}\right.\)

那么,$R\circ S$ 对应的矩阵,类似 R 和 S 的“矩阵积”,$w_{ik} = \lor_{j=1}^n(u_{ij} \land v_{jk})$,其中$\land, \lor$ 分别代表“逻辑乘”和“逻辑加”

【定义】逆关系: \(R^c=\{<y,x>\mid <x,y>\in R\}\)

定理1: 若 $R_1, R_2$ 都是 A 到 B 的关系

  • $(R^c)^c=R$
  • $(R_1\cup R_2)^c = R_1^c \cup R_2^c$
  • $(R_1 \cap R_2)^c = R_1^c \cap R_2^c$
  • $(A\times B)^c = (B\times A)^c$,其实笛卡尔积可以看成关系的“全集”
  • $(\bar R)^c=\bar{R^c}$
  • $(R_1-R_2)^c = R_1^c - R_2^c$

定理2: $(T\circ S)^c = S^c \circ T^c$

集合的划分和覆盖

【定义】集合的覆盖: 给定一个集合 A,找到集合 \(S=\{S_1, S_2,...,S_m\}\),使得 $S_i\subseteq A$ 并且 $S_i\not=\varnothing$ 并且 $\bigcup\limits_{i=1}^mS_i=A$,那么集合 S 称为 A 的覆盖

【定义】集合的划分: 上述条件外,另外附加条件 $S_i\cap S_j = \varnothing (i\not=j)$,那么集合 S 称为 A 的划分

等价关系和等价类

【定义】等价关系::如果一个关系 R 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那么 R 称为等价关系。

例如, \(R=\{<x,y> \mid x \equiv y(\mod k)\}\) 就是一个等价关系(证明一下)

【定义】等价类: R 是 A 上的等价关系,定义等价类为 \([a]_R = \{ x \mid x\in A, aRx \}\)

【定理】:(我是这么通俗理解的,等价类就是“一堆”相互等价的元素放到一起,集合 A 就被划分成了“若干堆”)

  • 【定理】::R 是 A 上的等价关系,那么 $[a_R]=[b_R]$ 当且仅当 $aRb$
  • 【定理】::R 是 A 上的等价关系,R 确定了 A 的一个划分(做为等价类)
  • 【定理】::集合 A 上的一个划分,确定了一个等价关系

相容关系

【定义】相容关系: 如果一个关系 r 是自反的、对称的,那么 r 称为相容。

例如,A 是某个单词的集合 ,关系 r 定义为 “x,y 有相同的字母”。这就是个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还可以有2种表示:

  1. 矩阵可以表示关系。相容关系对应的矩阵特点是:主对角线都是1,对称矩阵
  2. 无向图也可以表示。1)因为每个点(A中的元素)都有自反性,可以把自己指向自己的箭头省略掉。2)因为对称性,所以用一个无向图表示即可。

还有2个定义,不写严格的定义了,按照“无向图表示”来通俗的说明一下:

  1. 【定义】相容类: $C\subseteq A$,并且 $\forall x,y \in C \to xRy$,C叫做一个相容类。从无向图的角度理解,就是这样的一个子图:两两之间有连线。
  2. 【定义】最大相容类: 如果某个相容类还有子图,那么这个子图也是相容类。由此定义最大相容类:不被任何其它相容类真包含的相容类。

定理。如果存在相容类,必然存在最大相容类。

偏序关系

【定义】偏序关系: 如果一个关系是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这个关系叫做偏序关系。

例如,小于等于关系就是偏序关系。

【定义】盖住: R 是一个偏序关系,xRy,并且不存在另一个z,满足 $xRz\land zRy$,叫做 y 盖住了 x

  • 定义 \(\mathrm{COV} R = \{ <x,y> \mid y\) 盖住 x },
  • $\mathrm{COV} R$ 是唯一的
  • $\mathrm{COV} R$ 对应的图,叫做 哈斯图

【定义】链: R 是 A 上的偏序关系,如果 A 的某个子集 $S\subseteq A$,有 $\forall x, y \in S \to xRy$,称为 S 是链。

【定义】全序集合: R 是 A 上的偏序关系,如果 A 本身是一个链,那么叫做 A 是全序集合(也叫做线序集合)

R 是 A 上的偏序关系,$B\subseteq A, b\in B$. 对于集合 B,我们给出类似 “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上界、下界” 等一系列的概念。

  • 【定义】极大元: 不存在这样的 $x\in B, x\not=b$,使得 $bRx$,那么称为 b 是 B 的极大元。通俗地说,找不到比 b “更大”的了。B 的极大元可能有多个。
  • 【定义】极小元: 不存在这样的 $x\in B, x\not=b$,使得 $xRb$,那么称为 b 是 B 的极小元。同样,极小元可能有多个
  • 【定义】最大值: $\forall x\in B, xRb$,称为 b 是 B 的最大元。最大元有可能不存在。
  • 【定义】最小值: 同上
    • 【定理】: 最大元如果存在,则唯一
  • 【定义】上界: $a\in A, \forall x \in B$,都有 $xRa$,那么称为 a 是 B 的上界。显然上界也是不唯一的。所有上界组成的集合,其最小值(上面定义过最小值)叫做 上确界

【定义】良序: R 是 A 上的偏序关系,如果 A 的任意非空子集都存在最小元,那么 A 是良序的。

定理:: 如果 A 是良序的,那么 A 是全序的。

定理:: 如果 A 是全序的,且 A 有限,那么 A 是良序的。
(如果 A 无限,结论未必成立,例如 实数集 $(0,1]$ 本身没有最小值)

函数

函数是一种关系,并且对于每一个 $x\in X$ 有唯一的 $y \in Y$ 使得 $<x,y>\in f$

然后是一些基本概念(不多写)单射满射复合函数逆函数

特征函数和模糊子集

【定义】特征函数: \(\psi_A(x)=\left \{ \begin{array}{ll} 1&x\in A\\ 0&o/w \end{array}\right.\),这个函数就定义为 集合 A 的特征函数。

特征函数有一些性质:

  • $\psi_A(x)\equiv 0 \Leftrightarrow A=\varnothing $
  • $\psi_A(x) \leq \psi_B(x) \Leftrightarrow A\subseteq B$
  • $\psi_A(x) = \psi_B(x) \Leftrightarrow A = B$
  • $\psi_{A\cap B}(x) = \psi_A(x) \psi_B(x)$
  • $\psi_{A\cup B}(x) = \psi_A(x) + \psi_B(x) -\psi_{A\cap B}(x)$
  • $\psi_{\sim A}(x) = 1-\psi_A(x)$
  • $\psi_{A-B} = \psi_A(x) - \psi_{A\cap B}(x)$

根据这些定理,可以推导出集合运算定律,例如分配律等。

利用特征函数,可以推广出模糊子集的概念:$\mu = \phi_A(x)(0\leq \mu \leq 1)$ 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A

这个 $\phi_A(x)$ 也称为 隶属度函数

可列集

【定义】等势: 如果 集合 A 的元素和集合 B 中的元素一一对应,那么称为 A 与 B 等势。记为 $A \sim B$

【定理】: 等势是一种等价关系

(既然是等价关系,就存在等价类)

【定义】可列集: 与自然数集等势的任意集合叫做可列集。

定理1: A 是可列集的充要条件是可以排列成 \(A=\{a_1, a_2, ..., a_n,...\}\) 的形式

定理2: 任一无限集,必含有可列子集

定理3: 任一无限集,必与其某个真子集等势

定理4: 一个可列集,其任一无限子集都是可列的

定理5: 可列个两两不相交的可列集的并集,仍然是可列集

定理6: 设自然数集是 N,那么 $N\times N$ 是可列集
证明提要:构建 $f:N\times N \to N$,如下:
$f(m,n) = 1/2 (m+n)(m+n+1)+m$
然后可证 f 是双射

定理7: 有理数集是可列集。
证明提要:有理数集可以映射到 \(S = \{ <m, n> \mid m\in N, n\in N\) 并且 m, n 互素 },显然 S 是 $N \times N$ 的子集,并且 S 无限。

定理8: 实数集 R 是不可列的。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R是可列的,并且列出来如下:
\(\begin{array}{l} s_1 = 0.a_{11}a_{12}...a_{1n}...\\ s_2 = 0.a_{21}a_{22}...a_{2n}...\\ ...\\ s_m = 0.a_{m1}a_{m2}...a_{mn}...\\ ... \end{array}\)

进而构造一个实数 $r=0.b_1b_2…$ 使得 \(b_j=\left\{\begin{array}{ll} 1,&a_{jj}\not=1\\ 2,&a_{jj} = 1 \end{array}\right.\)
这个数字不在上面列出的数字中,也就是 $r\not \in S$,产生矛盾。

【例子】 以下是一些可列集的例子:

  • 自然数
    0,1,2,3,4,5,6,...,n,...   
    
  • 非负偶数
    0,2,4,6,8,10,12,……,2n,……   
    
  • 非负奇数
    1,3,5,7,9,11,13,……,2n+1,……   
    
  • 交错整数
    0,1,-1,2,-2,3,-3,……   
    
  • 有理数集
    0,1/1,-1/1,  
    2/1,-2/1,1/2,-1/2,  
    3/1,-3/1,3/2,-3/2,1/3,-1/3,2/3,-2/3,  
    4/1,-4/1,4/3,-4/3,1/4,-1/4,3/4,-3/4,  
    5/1,-5/1,...
    
  • 所有正整数的有限子集(注意到任何正整数集的有限子集都有有限的最大元素,可证)
    ∅,{1},{2},{1,2},{3},{1,3},{2,3},{1,2,3},{4},……   
    
  • 所有的正整数序列(注意到任何正整数的有限长度序列都有有限的最大元素和有限的项数,从而可以取二者的较大值,可证)
    (1),(2),(1,1),(1,2),(2,1),(2,2),(3),(1,3),(2,3),(3,3),(1,1,1),(1,1,2),(1,1,3),(1,2,1),……(3,3,3),(4),(1,4),……,(4,4),(1,1,4),……,(4,4,4),(1,1,1,1),……,(4,4,4,4),(5),……  
    

关于可数和可列的概念的区别:可数的概念包括有限集和可列集,可列集是无限集。

还有一些显然的结论

  • 值域为可数集的单射,其定义域至多可数。
  • 定义域为可数集的满射,其值域至多可数。

拓扑

子集族
开头里的公理化集合的定义中,ZF8定义了幂集的概念。X的子集族定义为X的幂集的子集。

拓扑 的定义:
给定一个非空集合X,集合X的一个子集族$\tau$称为X的一个拓扑,如果$\tau$满足:

  1. $\emptyset,X \in \tau$
  2. \(\{G_a\} \subset \tau \Longrightarrow \bigcup G_a \in \tau\)
    也就是说,$\tau$中任意多个成员的并集仍然在$\tau$中
  3. n有限,则\(\{G_n\} \subset \tau \Longrightarrow \bigcap G_n \in \tau\)
    也就是说,$\tau$中有限多个成员的交集仍然在$\tau$中

参考文献

《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左孝凌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