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一、认知革命

人类:一种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135亿年前,Big Bang,物理学(30万年后,进入化学时代)
38亿年前,生物学时代
7万年前,“文化出现”,历史学
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
12000年前,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
500年前,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

(一个概念,种群内部可交配,种群上面是属,属上面是科。人所在的属有很多物种,黑猩猩、大猩猩等)

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更加魁梧,肌肉也更发达。
亚洲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存续200万年(存续最长的人类物种,我们智人也没打破这个记录)
爪哇岛梭罗人(Homo soloensis),弗洛里斯人(Homo floresiensis)身材矮小
西伯利亚发现了 Homo denisova
我们把自己命名为 Homo sapiens

  1. 人类脑容量大,在远古未必是一个优势,因为1. 消耗能量多,2. 大脑脆弱,还需要沉重的头骨保护,3. 导致肌肉变弱(能量转用到大脑上)
  2. 人类直立行走,让产道宽度受限,只能生下早产儿。
  3. 因为儿童是早产儿,所以需要社交、社会(发展出了社会)
  4. 火带来的好处是1. 焚烧森林转化成有利益的东西2. 光源、热源、防止野兽3. 大幅降低咀嚼和消化的时间(重要)4. 让人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这让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走向大脑更大的道路

七万年前,智人从非洲走出去,这里有两个理论。

  1. 替代理论 : 智人消灭了其它人种。
  2. 混种繁衍理论:智人在欧洲与尼安德特人通婚,在亚洲与直立人通婚。替代理论证据更可靠,而且政治正确(后者是种族主义的潘多拉魔盒)。

知善恶树

10万年前智人入侵过尼安德特人的领土,但不成功。可能是因为当地人强大,也可能是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或者无法抵挡当地的寄生虫。而且推测这些智人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
7万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这次很成功。
4.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
7万~3万年前之间,发明了船、油灯、弓箭。

7万年前,新的语言出现。(能传递信息的语言并非人类的专利,鸟类和猴子都会用声音传递信息)。新的语言有两种理论。

  1. 狮子理论”。新的语言不但能说“有狮子”,还能“讨论虚构的事物”,如“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
  2. 八卦理论”。让智人可以八卦数小时,让他们能够明确部落里谁最可靠,由此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

“虚构”看似没有好处,一个要去森林找精灵和独角兽的人,显然比去森林采蘑菇和猎鹿的人活命机会渺茫。但“虚构”的重点在于可以“一起想象”。甚至现在国家也是某种想象。
这种虚构,可以让人群跨过“邓巴数”,发展出人数更多的协作体系。实际上,无论国家、教会、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是某种集体想象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在于宗教故事,两个未见面的天主教徒可以一起参加十字军东征。两个从未见面的律师可以合作是因为相信法律和正义(还有律师费)确实存在。
所以说,除了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宇宙中根本不存在国家、钱、人权、法律、正义。
标致集团到底是什么呢?想象如果某一天标致集团员工全部罹难,生产线和办公室被摧毁,标致集团仍然可以融资,重新建工厂。但如果法官下令解散标致集团,那么虽然员工和工厂都在,它也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标致集团是一种集体想象,它背后“有限公司”的概念,是人类一个伟大的发明。
标致集团的情况,本质上与教会神父把普通的面包和葡萄酒变成神的身体和血液一样,只需要经过认证的律师遵守适当的仪式(手续和签字),便创造了一家公司。

这种创造出的现实,是绕过基因组的快速道路。1789年,几乎一夜之间,法国人的共同想象就从“天赋君权”变成“人民做主”,这些开辟了一条“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是“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慢路。
自此,人类的能力一日千里。

考古发现,远古人类就有了百公里级别的贸易(贝壳、黑曜石等),贸易也需要虚构故事。智人用过几十人围捕的方法,获得一群猎物,效率远高于尼安德特人。

总结来说

  1. 生物学为智人的行为和能力定出一个活动范围
  2. 这个范围非常大,因为智人有创造虚拟故事的能力,所以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游戏,代代相传不断精进。
  3. 因此想要了解智人,必须描述人类行为的历史演化,否则就像报道一场足球比赛时只不断报道场地。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演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保留着狩猎采集者的大脑,但却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例如对甜食的偏好

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的。因为想要在采集时代时代活下来,每个人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全面的生活能力,对山川河流更熟悉,知道怎样做一把石刀,如何修补斗篷,抓兔子,面对雪崩和狮子),而农业和工业社会,人们开始依靠别人的技能生存,就算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拧螺丝,就能活下来,把自己那些平庸的基因传下去。

相比现代社会的996,狩猎时代的人每天只需工作3~6小时(而且没有家务负担,也没有通勤压力)。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寿命也远远高于农耕时代。不像农耕时代只能吃有限几种作物,狩猎采集者的事物经常有数十种,既保证了营养多种来源,也抵抗少数食物断绝带来的饥荒。由于人口密度很小,也没有家禽家畜(有狗),传染病也不易爆发。

(“最初的富裕社会”也不是过于理想,也常常有物资匮乏、儿童死亡率高、杀病人和老人)

毁灭人类的洪水

早期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作者以澳大利亚为例,进行了详细叙述,然后描述了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每到一个地方,大型生物就开始灭绝。
之所以灭绝是因为人类的狩猎技能已经很高超,但当地动物的进化速度却很缓慢,例如不知道畏惧人类。
之后的农业时代是第二波灭绝
当代是第三波,这场人类的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

二、农业革命

史上最大骗局

一万年前,人类开始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开始了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这不代表吃的更好、过的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
谁该负责?不是国王、牧师、商人,而是那极少数的植物,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例如,小麦原本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的地区,但1000年内就突然传遍世界,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

  • 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资源,小麦会得病,小麦需要防虫防兔子。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开始出现的大量疾病如关节炎等与此有关
  • 小麦作为食物营养太过单一
  • 单一食物来源风险很大,经常造成饥荒。(旱灾、蝗灾都有可能导致上百万人死亡)
  • 农业时代的农民比采集时代更加暴力,因为土地是有归属的。

当然,基因就像货币一样,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复制了多少份,而不是个体是否快乐。就像衡量公司是否成功要用市值,而不是员工是否快乐。但身为个人,大概很少人会同意“为了增加基因的拷贝数而降低生活水平”
《机器人叛乱》这本书中,把主人(基因)和机器人(我们人类)区别对待,并用对立的视角进行观察

采集时代的人口控制 当营养少的时候,性成熟较晚,而且带太多孩子会影响采集效率。

小麦怎么发展起来的 采集后运输过程中掉落的种子,让小麦在人类活跃区域扩张。放火烧森林和灌木丛,无意中创造小麦的良好环境。一开始4个星期采集一次,后来是5个星期、6个星期…最后是开始精耕细作。

农业时代的人口 放弃采集时代流浪的生活后,女性可以每年生孩子了,婴儿也可以较早断奶用粥代替(虽然营养不足导致儿童死亡率飙升,但出生速度仍然大于死亡速度)

一旦进入农业时代,就回不到采集时代了 一是个人和社会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二是人口密度也不支持采集时代了。
种种想让生活变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类带来无穷的麻烦,这在历史上不是第一次。多少大学生毕业后发誓努力赚钱,好35岁退休?但是等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的贷款,要养孩子和车,他们也不会放弃红酒和国外假期,回到野外挖树根。
奢侈品史上经常有这种状况,奢侈品往往最后变成必需品,如洗衣机、吸尘器、洗碗机等。
农业社会是一个奢侈陷阱。
现代总有一些勒德分子(Luddite)逃离现代化,然而进入农业社会并不需要部落投票,只需要从一个部落开始,其人口就大胜采集部落。那些采集部落要么被赶走,要么加入农业社会。

农业时代的牛、羊、猪、鸡等,以基因拷贝来说很成功,但对于个体来说非常悲惨。
物种演化上的成功不代表个体的幸福,每当人类能力大幅增加,个体的痛苦也会随之增长。

盖起金字塔

不像采集时代的智人活动范围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农业时代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领土是一个人造孤岛。一个典型农民家庭的拥有物,可能超过整个采集部落。
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但时间却变长,采集者一般不会花心思考虑下个月的事,农民却想象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因为采集者很难保存食物和累积财物。农民需要面对收成周期(年)、自然灾害(数年),所以农民天然需要担心未来。

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虽然九成的农民养活了一小撮精英,但历史几乎全部记载这些精英的故事。
大多数合作最后都成了压迫和剥削。
上万人建立“大型合作网络”,其基础是“虚构的故事”,例如《汉谟拉比法典》、美国《独立宣言》,这两者都有想象的现实,一个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虽然事后看来,两者的根基都带着错误性,不过这不重要)。
对比之下,如果所有人不相信重力存在,那么重力依旧会存在。如果大多数人不相信某个虚构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上建立起来的庞大体系会瞬间崩溃。 “模因”进化效率远高于基因。

虚构的故事怎样维持?

  1. 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世界结合。例如西方相信独立的个体,这融入到教育中,老师鼓励孩子不在意嘲笑,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房间。中世纪没有个人主义这一套,被人嘲笑就是莫大的羞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名声,孩子也没有独立的房间,而是宽敞的大厅。
  2. 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例如消费主义会与浪漫主义、多元化等结合
  3. 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标致集团的一位经理认为标致集团存在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相信,而是因为董事会、律师、同事、银行员工、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员、汽车经销商都相信。

记忆过载

蜜蜂不需要律师,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都写在了DNA中。人类不同,人类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构建的,汉谟拉比国王的“上等人、平民、奴隶”分类并没有写在DNA中,DNA也没有记载“上等人杀了平民女要赔偿30舍客勒”
一个帝国要运作,需要记录大量信息,此前人类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记录信息:大脑。然而大脑不是一个很好的存储设备,1. 大脑容量有限 2. 人会死 2. 大脑只习惯存储和处理特定信息(进化的缘故,例如人脑不善于处理数字)
然后文字出现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因为书写困难,所以不是用来写哲学、诗歌、法律,而是用来写财务、税务文件。这些恰好是人脑的弱势,而且最早的文字只能部分传达人类的口语。在实现记录数字的功能上,结绳记事有效又准确。
新的问题:文字无法高效检索,相比之下,经济运行时非常复杂的。例如,一块地在30年内多次买卖、出租,一旦发生纠纷,就很难在“数据库”中找出权威的记载。为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专业的文书、会计。文字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过去大脑自由连接、整体思考,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进一步的,人类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计算机二进制系统。

历史从无主义

人类基因中并没有大规模合作,但是人类创造出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这两者补充了基因的不足。
作者列举几种阶级区别,这些阶级区别都是人类想象的产品。资本主义的富人、穷人,是因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种族观念,基于一系列伪科学说辞。印度种姓制度基于创世神话。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所在的社会阶级制度是自然的,别的阶级划分方法都是荒谬的。

但不幸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

自从有了阶级,陌生人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如何对待对方。萧伯纳的《卖花女》中,希金斯教授虽然不认识卖花女伊莉莎,但对于两人关系的拿捏却毫不犹豫(他一听到她讲话,就知道她是下层人)。而现代的花店销售,不可能有时间做完整的客户身价调查,而是根据衣着打扮、年龄、肤色来推测客户购买。

作者后面列举了美国种族歧视、世界各地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现象,这些现象的源头可能是某些偶然因素,却恰好形成某种反馈增强链条保存下来。
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但文化总会说,它只禁止“不自然的事”。真正“不自然”的事,是指违反自然的事,但这种事根本不会存在,所以没有禁止的必要。有文化“禁止男性同性恋”,但没有文化会“禁止男性光合作用”。

我们说某个智人“够男人”,不是指染色体是XY,有睾固酮,而是有符合的角色,有某些权力,承担某些义务。说某人“够女人”,也不是指子宫,而是相对应的权利义务。
世界各地的男性比女性占优势,为此有很多假说,但都不太令人信服:
肌肉理论 ,此理论认为男性比女性有力量,但人类历史上,肌肉的力量和社会权利往往成反比。
流氓理论 ,此理论认为男性占有主导地位是因为好侵略的个性,他们在战争期间掌握了军队,太平时期也就成了社会的主人。但实际上西方高级军职几乎都是贵族,而东方也是文人领军。一个只会猛攻的人打仗,往往一败涂地,优秀的指挥官恰恰是那些能够协调各方关系,看穿他人思维的人。
父权基因理论 ,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男女分工不同。求偶时,男性必须用残酷的竞争打败对手,一个没有权势的男人难以找到配偶。在哺育时,女性只好顺从以换取男人的帮助,一个好胜的女人很可能留不下后代。最终,男性好胜的基因留下,女性顺从的基因留下。但是,倭黑猩猩和大象中的雌性可以在关系网中成为主导,为何更依赖合作的智人却不是这样? 综合看来,父权制度其实没有生物学上的基础,只是基于毫无根据的 虚构概念

三、人类的融合统一

历史的方向

学者曾经认为每个群体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内部的各个观念是严丝合缝的。
现在普遍不这么认为,每种文化都会不断流动改变,观念之间的矛盾从来无法完全解决。
中世纪的骑士被牧师告知要谦和,被领主告知要血洗耻辱。这种矛盾促成了十字军东征,既展现武力,又表达宗教上的虔诚。
现代的“少数人的自由”和“大多数人的平等”也是冲突的。法国大革命以来,全球政治史可以说是试图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
研究文化,不要研究他们都同意的信条,反而看那些两难的情景

人类文化不停流动,有一个大方向 ,规模小而简单的逐渐融入规模大而复杂的,于是大型文化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规模和复杂性逐渐增加。最后变成了单一的文化(非同质)。这时智人学会了“全人类”的概念,蜜蜂不会有“全球的工蜂联合起来”的口号,黑猩猩也不会在意全体黑猩猩的权益。
认知革命开始前,对古埃及人来说,埃及之外是一群奇怪、危险、不值得注意的“野蛮人”,他们不可能和我们并称为“我们”

金钱的味道

人们普遍对金钱认同,这一点连国王和神都不能做到。
从以物易物到一般等价物。(参见货币的历史)1. 解决以物易物的汇率问题,2. 解决以物易物当事人不需要对方物品的问题
很多物品都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甚至战俘营里的香烟也可以。
不仅如此,当代大部分钱也不是以硬币和钞票的方式存在。全球钱的数量远多于硬币和钞票,而仅仅是计算机上的数字。
金钱不是物质上的现实,而是一种想象。 一个农民想要移居到远方,可以先把土地换成一袋没用的贝壳,因为他相信在远方可以用贝壳换回土地和粮食。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刚开始是麦这种有实用价值的实物,后来是银,后来是银币(并由国王保证银币的含银量,因此偷铸假币被看成侵犯国王的主权)
为什么世界各地都相信金有价呢? 假设一开始印度人不相信黄金有价,那么来往的商人会让他们相信(用物品换回黄金,运到欧洲,于是印度黄金减少,并且变得有价)。

金钱有两大原则

  1. 万物可换。钱就像炼金术,可以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
  2. 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

帝国的愿景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

  1. 帝国必须统治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
  2. 帝国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帝国不需要改变基本架构和认同,就能够纳入更多其他国家和领土。

帝国压迫被征服者,让许多小文化合并到少数大文化中。掠夺的财富赞助了哲学、艺术。帝国时代似乎成为秩序和正义的黄金年代。

  1. 帝国内部传播各种思想比在多个小文化间传播更快。
  2. 帝国也积极传播文化来强化它的合法性,同时让被征服者得到好处。这些好处,有时显而易见(统一度量衡等),有时很可疑(崇拜皇帝)
  3. 帝国发展到一定阶段,被征服者的文化也会成为帝国的一部分,被征服者被接纳,征服者也不再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我们眼下正在形成一个实质上的全球帝国

宗教的法则

在金钱、帝国之外,宗教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 ,由于所有社会秩序和阶级都是 想象的产物 ,所以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就越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至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法律就不是人类自己的设计,而是来自一种绝对的神圣最高权柄。
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秩序之上。

宗教的基本要素

  1. 是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非处置人类的想象和协议。例如,足球也有很多规则、仪式,但这是FIFA规定的,这就不是宗教。
  2. 以超人类秩序为基础,宗教发展出它认为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例如,有些西方人还是相信鬼魂、精灵,但这些信念并未构成道德和行为标准,也不是宗教。

不是所有宗教都能将幅员辽阔、各族人群收纳旗下,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连个要素:

  1. 普世特质 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永恒为真
  2. 推广特质 宗教必须全力传播自己的信念

宗教怎么来的
狩猎采集时代,人类和其它动物平等(虽然有捕食关系),当时的神话就是万物直接与彼此沟通,协商共同栖息地的种种规则。
农业时代,农场上的动植物是农民的财产,是低一级的存在。农业革命最初的宗教意义,就是 让原本与人类平等的动植物,变成人类的所有物
这些神话就像一种法律契约,人类承诺永远崇拜某些神灵,换取人类对其它动植物的控制权。
(“我都这么努力追你了,为什么你还不答应”是不是从这而来的?)

泛神论 是采集时代的迷信,因为大部分人活动也就几百公里,当地的神就可以满足需求。
多神论 随着网络和贸易网络扩展,地方性的神已经力有未逮。多神论让人与其它动物平等的地位,变成了人类特殊论。少数几个愚蠢的智人可以让大神发怒,消灭数十亿动物。多神论提高了神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人的地位

一神论 多神论与一神论的区别是,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因此对人类的各种世俗欲望不在意,因此向这个最高权力祈求是没有意义的,教徒会向具体领域的神祈求。只要把全知全能的最高权柄开始分类,必然诞生多个神。
多神教天然具有宗教宽容性。多神教很大可能会孕育出一神教。一神教天生比较极端,所以一开始不受欢迎。但一神教天生狂热,因此更具传播性。
一神论的自我矛盾是,如果神真能全知全能,为什么还有恶。

二元论 除了一神论之外,多神论还孕育出了二元论,二元论认为善和恶是两个势力,不停地在交战。二元论的问题是,如果双方交战,其中的法则是什么?就像现实中的战争的前提是双方都遵守物理规则一样。

自然法则 还有很多文明并不信宗教,而是相信某种超人类的秩序,一种自然法则。这个体系内虽然也可能有神,但神只不过是能力强一点的生物,一样要遵守自然法则。例如,佛教、道教等。
佛教也崇拜神,他们崇拜的是那些已经开悟,但尚未达到涅槃境界的人,希望他们能帮忙处理一些世俗的事物。

人文主义 其它宗教重点是对神的崇拜,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其它所有物种都是为了智人这一物种的利益而存在。
不同的人文主义对“人性”的定义不一样,分成3个教派:

  1. 自由人文主义。人性在于每个人的自我特质。遇到困境就该内省,最重要的诫命是保持“内心声音”的自由。这些诫命统称为 人权
  2. 社会人文主义。人性是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要追求所有人的平等。通常是社会主义者信奉的。
  3. 演化人文主义。引入进化论,相信人类并不都相同,人性可变,有些人种进化成超人,有些人种退化成非人。纳粹主义者是其代表。

成功的秘密

作者首先论述了历史不可预测性。
然后说,历史并非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发展,而是一个不会在乎人类价值判断的演进过程。

四、科学革命

发现自己的无知

近年来,一个正向循环反复被证明:向科研投入资本可以获得利润。
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

  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愿意承认过去的信念是错的,没有任何理论是不可挑战的
  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3. 不仅创造理论,而且取得新能力

在此之前,知识体系对于未知的态度有两种:

  1. 个人可能不知道一些事情,但更聪明的人一定知道,或者神和宗教典籍一定知道。
  2. 如果都不知道,那么这个知识不重要

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无知,这让它们更具活力,但是带来一个严重问题:
对于那些让数百万人有效合作的虚构故事,如果证据显示这些故事有问题,那么社会岂不是要崩溃了。目前只能靠两种不科学的方法维持社会秩序

  1. 虽然采用科学理论,但违反一般科学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纳粹就是这么做的
  2. 不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这是自由人文主义的策略

作者用了几页论述,在古代,无论是商人、政府还是军队,都不向科技投入,因为几乎没有回报。
科学革命以前,多数文化都不相信人类还会进步,而是相信整个世界只会停滞甚至恶化,因此都呼吁回到过去的美好时代。
向科学投入的主要动力,不在于科学本身,而是其政治、经济、宗教的回报。因此想知道科技发展的情况,光是研究各个学科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当时的思想、政治、经济力量。
其中两个力量值得关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军-工-学复合型组织在欧洲开花。

大航海时代,殖民者的扩张动机让人疑惑,因为之前的帝国扩张从来不是这样的。

当不到550个西班牙“外星人”来到几百万阿兹特克人的世界时,阿兹特克人惊讶但不担心。
惊讶是因为此前阿兹特克人认为自己早就认识了全世界,而且相信大多数在阿兹特克帝国控制下。 不担心是因为毕竟是几百人来到百万人的帝国。

像科幻一样,“外星人”走出舰船便宣告“我们为了和平而来,带我们去见你们的首领”。
虽然双方都对对方一无所知,但科尔特斯占了一项显著的优势:阿兹特克人从未处理过“外星人事件”,但西班牙人早就知道地球上各种未知的疆域,而且在入侵他人国土、应付未知情况这件事上,他们是行家中的行家。

资本主义教条

考虑面包店创业者-承包商-金融机构的例子。几千年来,人类陷入这样的困境:
没有承包商愿意现在开发几年后才开始获益的项目->没有面包店->没有面包->没有盈利->没有承包商。

后来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目前还不存在、想象中的货物。这种信用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
然而,“信用”背后的隐含假设是相信未来会更好。几千年来很多人都能想到信用,但当时人们并不相信“明天更好”,所以都不愿意拓展信用。换句话说,当时人们相信的是零和游戏(正因如此,许多文化认为赚大钱是一种罪恶,因为零和世界中赚大钱意味着抢劫别人),在零和的世界里,投资的风险太大,因此不会有信用贷款,经济也就停滞了。

幸运的是,后来出现了科学革命和“进步”这一概念。
于是信贷增加->经济增长->信贷增加 的正反馈。
亚当斯密论述了经济增长,让我们认为经济可以双赢,有钱也可以有道德。
资本与财富的不同是,资本要把利润投入再生产。

当下的情况是,一旦经济危机,政府便疯狂印钞票,然后盼望着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在泡沫破灭之前,想出创世发明或发现。

由于经济利益,各方都在资助海上探险,顺便股份制发扬光大。

荷兰人取得了欧洲新兴金融系统的信任,于是取代了西班牙。
荷兰人如何赢得金融体系的信任?

  1. 坚持准时、全额还款
  2. 司法独立,保护私有财产。相比之下,独裁国家不愿意保障个人财产,资本就会一点一滴离开

英帝国时代,商人往往干涉政权,使政府出兵。鸦片走私者游说英国议会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为了希腊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出兵帮助希腊打败奥斯曼帝国。

作者用了一些篇幅写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些罪恶:鸦片战争、贩奴、压迫劳动者。

工业的巨轮

前面说了,现代经济之所以增长,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未来。那么能量和原料耗尽后,整个系统就要崩溃了。然而从过去的证据看,每次能源和原料短缺,都有资金投入科学研究,然后解决这项问题。这种新技术、新材料频繁出现。

古代人类并不知道如何转化能量,所以水力不能用来煮水,火也不能用来推磨。所有的能量转换都来自人和动物,“有机肌肉机器”的能源来源是太阳。所以人类历史一直由两大周期来主导:植物生长周期,太阳能变化周期。

蒸汽机
木材在英国逐渐短缺,因此蒸汽机在英国煤矿诞生(用以把矿井里的水抽出来,当时蒸汽机效率很低,抽一点水就需要大量的煤,好在当时煤矿充足)。
后来改良了蒸汽机,再后来蒸汽机用到了纺织机和轧棉机上。
1825年,蒸汽机装到了一辆煤炭列车上。
1830年,第一条商业化铁路开通,蒸汽不仅用于运煤,还可以运其它商品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沉迷于能量的各种转换。

内燃机 彻底改革了人类的运输,让石油变成一种液体政治权力。

电力 的发展更为惊人。有求必应的灯精灵,织衣,蔬菜保鲜,制作棒冰,煮晚餐,记录笑容,电视节目。

历史上很多次,每当某种能源快要耗尽,总是会有新的能源出现。

工业革命,实际上也是第二次农业革命。肌肉的力量变成机械的力量,各种化学肥料、农药,冰箱、长途运输。植物和动物也遭到了机械化,它们一生就是巨大生产线上的齿轮。

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于个人来说,是有冲突的 ,因为资本主义意味着尽量把利润转化为资本,消费主义是尽量把钱转化为消费。不过这没关系,中世纪贵族一掷千金,而农民省吃俭用;现在正好相反,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消费。
在古代,佛、基督、儒家的价值标准都是很难达到的,现代的 消费主义/资本主义 价值标准很容易达到,甚至是欲望推动的。

一场永远的革命

时间概念
传统农业看的是农作物的周期,不看重具体的时刻、年份。
现代人不看重农作物周期,但追求精确的时间。(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所以不得不注意精确的时间表),这些概念还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学校、政府机关、杂货店),进而推广到公共运输,最后是全球统一的时刻表。

家庭和地方社区崩溃,被国家和市场取代。 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逃不脱3个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当地社群。这时的家庭,兼顾福利制度、卫生体系、教育体系、建筑产业、劳工工会、退休基金、保险公司、新闻、警察功能。

  • 子女是养老基金。
  • 邻居找我帮忙不需要钱,而是“欠着人情”

很多时候,王国和帝国像是收保护费的黑道集团,国王是黑道大哥,罩着当地人民,不受其他黑道集团和小混混骚扰。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什么特别的功能。
当时的人离开了家庭和社群的保护,几乎是必死无疑。

随着时间过去,国家和市场不断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数百万年,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是以社群为单位,但近两个世纪,人变成原子。
人天性还不适应国家作为“巨大的社群”,因此,国家使用 “想象的共同体” 得以运作。
现代兴起两大想象社群,“民族”,“消费大众”。
民族会尽力掩盖自己是想象的这件事。大多数民族会生成自己的形成是自然而然、天长地久。
消费主义靠购物形成一个社群,像素食主义、环保主义等。

暴力减少
现代几十年,虽然变动极大,但也有空前的和平。即使在一些政治压迫的国家,暴力死亡率也比古代要低很多。
国际间的暴力更加少了。殖民国撤军、苏联解体,都较为平和。
1945年以前,国家在非战争期间也在准备战争,那时的和平并非真正的和平。现代的和平是真正的和平。原因:

  1. 战争成本高(核子和平)
  2. 战争的利润率太低。过去抢夺的是土地、矿产、财产。而当代,硅谷并没有硅矿,值钱的是工程师、好莱坞编剧,谁入侵硅谷几乎什么也不能获得。(偶尔的战争还是属于传统动机,如抢石油)
  3. 和平是一个划算的生意。这个划算不仅仅是指无须战争经费和生命的支出,而是和平本身开始有特殊红利(振兴经济)
  4. 全球政治文化有了大的变动,精英不再好战。

以上四个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关于幸福,有三种说法

1. 化学的快乐
纵观历史,穷人之所以还能自我安慰,是因为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如果永生实现,那么整个世界就是无尽的愤怒和焦虑。
而那些长生的人,很可能无法承担一丁点风险。

人的幸福程度也就5分左右,进化论不允许人长期保持10分的幸福。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残废和彩票中奖,短期内能改变幸福感,但长期会回归到差不多的值。
生物学研究也发现,与快乐有关的化学成分,长期来看浓度差不多,尽管实际生活环境可能天差地别。

2. 生命的意义
快乐不等于快感,快乐也不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快乐要看的是生命整体的意义、价值。对人来说,养小孩肯定痛苦多于快感,但其意义让人能忍受痛苦。如此看来,中世纪人相信天堂,他们比我们快乐,这种集体错觉现在也有。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是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当时集体错觉达成一致而已

3. 认识你自己
以上两个论点都认为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但DNA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引诱人类臣服。
人想要得到快乐,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只是一瞬间的波动。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

智人末日

书本一开始,从物理学走向化学,然后是生物学、历史学,这些都把智人和其它生物一视同仁。
然而21世纪初,情况变了,自然选择法则被打破,智慧设计法则取而代之,这是数十亿年首次出现的。
虽然农业时代也可以人工选育更肥的鸡,但还是在原有的基因库内操作,与蜜蜂促进花朵更鲜艳这件事没什么区别。
现在人类可以把荧光水母的基因植入兔子胚胎,这超越了自然选择。
如果这种潜力完全发挥,科学革命可能意义比想象中还要重大:40亿年的自然选择后,生命将能够被设计

三种可能的智慧设计:1. 生物工程,2. 仿生工程 3. 无机生命

  1. 生物工程。可以在生物层次进行干预。生物工程并不新鲜,人们曾经阉割牛,使其更加驯化。用生物工程可以制造更符合人类利益的生物,可以复活尼安德特人来干粗活,让智人变成完美的物种…
  2. 仿生工程。我们目前已经有很多可穿戴设备了像眼镜、心脏起搏器、计算机、手机。真正迈入生化人的门槛后,会改变我们的能力、欲望、个性和身份认同。智人正变成生化人,如果大脑连上网络,形成“脑际网络”,对人类的记忆、意识和身份认同又会有什么影响?
  3. 无机生命。偶尔会复制错误的计算机病毒,大脑备份在硬盘上。

《未来简史》

一、智人征服世界

1. 人类的新议题

第三个千年开始,人类醒来,依稀记得一些可怕的噩梦:铁丝网、蘑菇云。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最重要的三个问题都没改变:饥荒、瘟疫和战争。人们发明了无数的神明、工具、复杂的制度,仍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第三个千年开始时,人们意识到,这些问题快要被人遗忘。相反。营养过剩死亡者多于营养不足者,年老死亡者超过瘟疫死亡者,自杀死亡数量超过暴力、战争死亡者。
人类要自问一个问题: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 饥饿 确实还有不少饥饿、贫困,但都是政治因素导致的,而非自然因素。
  • 瘟疫 作者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大的瘟疫,有些甚至导致90%人口死亡,现在每次瘟疫都会被迅速控制。原因:1) 在医生和瘟疫的较量中,病原体只能靠突变这种盲目的运气,而医学则是靠累积的知识。在这个战争中,病原体则更像是新手上路。2) 如果真发生了一些瘟疫,那一定是少数人要为其负责,而不是不可对抗的自然。
    总结来说,这场对抗瘟疫的战争中,人类占尽优势。
  • 战争 2012年,12万人死于战争,50万人死于犯罪,80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死于糖尿病。现在, 糖比火药更致命 。1)超级大国不想打仗,并且还极力维持和平,因为这才符合利益。2)过去财富来源主要是耕地、金矿、油井,现在主要是知识,发动战争无法霸占知识。3)和平本身就有红利。
    以前的和平指的是两个战争期间的准备状态,现在的和平是可预见地不会爆发战争。
    恐怖分子就像想大闹瓷器店的苍蝇,凭一己之力无法挪动一个茶杯,于是转到牛耳朵里,让牛发狂破坏瓷器店。911就是这样。

人类新的议题是什么?

  1. 死亡 是一个人类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大多数科学家、医生和学者并不会说自己正在努力实现永生梦想,只会说自己正在努力解决某个特定问题,不过 衰老和死亡本身就是许多特定问题的总和
    不过,就算是人类寿星翻倍到150岁,也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冲击。想象2016年,斯大林还掌权,你上司头脑中的概念是维多利亚时代建立的,而他还要再当你的上司几十年,这给人什么感觉?
    以往的艺术创作、宗教、价值观,都是建立在有限的生命上。永生来临,这些东西必然雪崩。
  2. 找到 幸福快乐 的关键。快乐是一系列感觉的总和,是一些生化过程,与善恶无关,这在古代是离经叛道的说法,但在现代是科学共识。
    当下,除了毒品以外,还有一些药物,例如抗抑郁药物,抗多动症药物,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国家严格控制生化快乐,是防止一些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获得快乐,另一些人只需要操纵分子获得快乐,这会对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经济增长带来危害。不过,随着各方面演化,这种控制越来越难。(还有更方便的电流刺激在实验室中)
    不过,人类该不该花大力气追求快乐还没有定论。伊壁鸠鲁认为无节制的追求快乐会带来痛苦。佛家认为快感是痛苦的根源,这与生化发现有共同点,不过列出了相反的解决方案。
  3. 化身为神。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把自己提升的神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这永生和幸福快乐两个特质与神类似,还因为如果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两点,意味着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重新打造整个系统,以各种方式操纵人类器官、情感和智力。
    人要升级为神,有3条路(《人类简史》中写过):
    1. 生物工程。现在无须等待盲目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2. 半机械人。仿生手、义眼,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注入血管
    3. 无机人

预测未来,需要考虑人类心灵被打破的而影响。不要问“像我这样的人,用生物科技做什么”,而要问“心灵不像我的人,用生物科技做什么”,所以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

踩刹车是不可能的 1. 没人知道刹车在哪,专家各自精通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大数据、基因工程,没人能看懂全貌,并且彼此的影响错综复杂。2. 如果真踩了刹车,经济一定崩溃。因为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科技。
这只是预测,而不是行动纲领。但预测人类是二阶混沌的,因为预测本身会影响被预测的人类。卡尔马克思的预测很准确,后来被很多人用来指导,最终让预测未能实现。
行动前,一定要看历史。女权主义者要研究男权的形成。例如,房门口的草坪本质上不是审美的结果,而是展示财力和有闲的手段。了解了历史,才能从桎梏中走出。

2. 人类世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早已化为神。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喜欢着墨太多,因为我们显然不是公正或仁慈的神。

这里,作者对《人类简史》里关于农业时代的宗教提升人的地位的论断做了进一步叙述。
狩猎时代的多神教认为人与各种生物平等,因为人要琢磨其它动物的心思,这样才能成功狩猎采集。
农业时代的宗教,把人置于其它生物之上。
现代的人文主义,以人之名作为现代工业化农业的借口。
近年来,人们对于低等生物的命运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或许是因为人类也会变成低等生物了,超越人类的神快要出现了。

3. 人类的特殊之处

很多一神教痛恨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把人与动物看成平等的,如此,灵魂便不存在。上溯到某个原始人,其父母没有灵魂,而孩子却拥有永恒的灵魂,这是很怪的。

作者论述了一些意识的问题:

  • 笛卡尔时代之后,人们相信只有人类才有感觉和渴望,而动物没有意识,动物只有无意识的算法。
  • 人类的情绪是几百亿个神经元的化学反应制造的几十亿个电信号。类比下,当上千万辆车在伦敦缓慢前进时,会不会因此创造一个伦敦意识,自言自语:“我有种堵塞的感觉”。当几百万人卖出几十亿股票时,会不会有个华尔街幽灵说:“我有种金融危机的感觉”。事实上,人有意识的活动中,没有哪个阶段有心灵介入。
  • 或许,心灵的概念,会像神、以太、灵魂一样被扔进垃圾堆。
  • 也有科学家认为意识是大脑某些程序制造出来的没有用途的副产品。意识是神经网络信号传送之后造成的心理污染,没有任何功用,只是存在罢了。

话说回来,我们真能确信计算机没有感觉或欲望吗?等到计算机取代公交司机、老师、心理医生,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真的有感情,还是只是无意识的算法集合?

  • 人们能说出自己是“有意识状态”还是“无意识状态”,通过扫描两者的脑电波,可以定位意识的位置。这个技术可以用于判断植物人是运动系统出问题,还是整个意识瘫痪。但这项技术无法用于计算机,因为它们自称有意识状态是不可信的。(通过扫描脑电波,发现很多动物是有意识的)
  • 目前为知,这个问题还没有呢很好的答案,实际上,几千年前的哲学家就发现,没有办法证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具有意识 ,就算是其它人类,我们也只是假定它们具有意识。
  • 根据目前的科学定论,我所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脑电活动的结果,所以理论上确实能够模拟出一个完全无法与“真实”世界分辨的虚拟世界。可怕的是,只会有 一个真实世界,可能的虚拟世界无穷无尽,所以你所在的世界碰巧为真实的可能性接近0,这是著名的 “他心问题”(Problem of Other Minds)
  • 不过,现在实践中的最佳方案是 图灵测试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只有人类有意识,是因为只有人类知道自己是有过去、和未来的长久延续的自我,其它动物只能活在当下。

历史上,胜利的几乎都是合作更顺畅的一方。人和动物的争斗。罗马人征服希腊,不是因为罗马技术先进,而是合作更有效。1914年俄国精英300万人,却能够控制1.8亿农民和工人,因为精英熟知如何合作保卫共同利益,1.8亿平民却无法有效动员。人民革命时,革命成果时而被某个更高效的组织窃取。《人类简史》中也提到,智人的八卦能力,让智人可以和更多人合作,但有更大脑容量和体格的尼安德特人却不能。

作者叙述了在《人类简史》中论述过的,关于虚构的故事的说法,这里更加明确的命名为“智人编制出的互为主体的现实”

最后通牒博弈 100枚金币,甲做分配方案,乙有一票否决权

  1. 根据古典经济学解释,最终分配方案是99+1这种极端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2. 实际上是平分或者自己稍微多一点,这反映远古智人的一种合作形式,如果狩猎采用99+1的分配形式,那么合作不会再发生,所以狩猎采集部落很重视公平。
  3. 然而,如果博弈双方是大众,那么又会符合古典经济学解释。自古以来,都有这个场面,少数人极度奢华和大多人衣不蔽体。

智人常常通过可见的标记(头巾、胡子、西装)来代表“你可以信任我,因为我和你信的故事是一样的” 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种:客观现实(比如重力等),主观现实(恐惧、欲望等),实际上还有第三种现实:互为主体的现实(intersubjective)。
钱、帝国、宗教都是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它动物也会想象,但无法想象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猫可以想象老鼠在某个转角,但无法想象看不见的美元、谷歌或欧盟。
在未来,随着种种虚构想象转成基因和电子代码,互为主体的现实将会吞没客观现实。21世纪,虚构想象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过自然选择

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4. 说书人

狼或黑猩猩,活在双重现实中: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
智人活在三重现实中:客观现实、主观现实、虚构故事。21世纪,虚构故事更为强大。

狩猎采集时代,某个部落崇拜的先祖(虚拟的故事),可能到了隔壁部落就已经一无所知。
农业时代,农业可以支持大规模人际网络,但这种人际网络有新的障碍:人脑的能力有限。苏美尔诸神类似现代的一个法律实体,可能某个苏美人拿着神的贷款,耕作着神的土地,某人是某个神的员工,邻居是另一个神的员工,就像谷歌和微软员工一样。对于苏美尔人,神就像我们眼中的谷歌和微软一样真实。但这时仍然有障碍:人们很难记住神的员工复杂的经济活动。
5000年前,障碍被打破: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和货币。这一对双胞胎让复杂的官僚体系、辽阔的王国成为可能。

随着互为主体的现实越来越强大,当虚拟的故事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未必会是故事让步于现实。随着官僚体系的越来越强大,他们不再改变故事来适应现实,而是改变现实来适应故事。
虚构的故事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是代价在于,这些虚构的故事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伊斯兰学者会说“我们的制度很有用,现在更多人研读《古兰经》”。一位校长说,“成绩分数制度很有用,过去5年内,学生成绩提高了7.3%”。 在未来,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会让虚构的故事更强大。

5. 一对冤家

科学与神话不一样,虽然看起来科学也是共同的想象这一特点,但科学是有用的。例如,“天助自助者”,信仰上帝能够激励人去做一件事,而抗生素发挥作用却不依赖于你信不信抗生素。
因此,现代世界与以前的世界大不相同。
然而,事情复杂的多。科学可能会让某些神话和宗教更为强大,科学并没有摧毁互为主体的现实,反而能让它更能控制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在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帮助下,人类能够依照虚构的幻想重新塑造现实。
以上与可能与有些人的常识不一致,因为人们对宗教的错误定义:迷信、灵性、超自然、对神的信仰。人不会把自己相信的东西叫做“迷信”,而愿意把自己相信的叫做“真理”。同样道理,如果认为精灵存在,那么就会坚信那是自然的一部分,与细菌相似。而灵性之旅是个人孤独的道路,是削弱合作的。
事实上,科学想要打造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教协助。科学和宗教的合作关系,并非科学专注于客观,宗教专注于伦理判断。

宗教实际上是 伦理判断+事实声明+具体指示,不过宗教总是将这三点混为一谈。

在当代,科学与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一致。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就是为了实现他们。
当然,以后两者的契约可能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与一种新的宗教的契约。

6. 与“现代”的契约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那天签了契约。
这份契约乍看很复杂,就像下载app后瞄一眼就点击的那份十几页的同意书。事实上,这份契约简单到一句话:我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古代社会,多数文化相信人类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的设计者是神或者自然。这个宇宙计划赋予人意义,但也限制了人的力量。人不可能任意妄为,因为那些事情不在剧本中。虽然人不知道剧本,但只要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故事最后一定是美好的结局。
现代则不相信这种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没有剧本,没有剧作家,没有导演,没有制片人,而且,没有意义。整个宇宙就是盲目演化的过程,充满噪音,我们在宇宙中只是占据非常小的一个位置。现代性不相信目的,只相信原因,现代性的座右铭是“坏事总会发生”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正反馈。科技->经济增长->信贷->投资->科技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独裁主义,还是婚姻触礁,都能用“把饼做大”来解决。所以,经济增长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社会运动的共同重点。
经济增长本身都可以算是宗教了。因为经济增长包含了价值判断和行动指南(作者举了一些很具体的例子)。不过不像其他宗教,经济增长还真的能实现奇迹。
传统观念把饼看成固定大小,隐藏的假设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事实上有三种资源:原材料、能源和知识,原材料和能源用的越多,剩下的越少,知识用的越多,拥有的越多。

古代之所以不投入资源,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宗教经典已经描述了所有重要的事情。就好像石油公司相信所有油田都已经被找到,就不会去投资做勘探。

目前人类面临着双重竞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末日。过去几百年,每次都有新的科学发现,让生态末日一再延长。但“总是出现科学发现”这件事这并不是必然的。
目前各国的精英为了收取政治利益,并不把生态放到首位,而是把问题推给后代。当然他们也不怕,真有生态末日,精英们还是能优先享受高科技方舟。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们不能把核武器按钮交给相信死后上天堂的人手里,我们不应该把生态灾难的议题交给用得起科技方舟的人。
而穷人呢?解决生态灾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经济不增长。但经济不增长最先冲击的就是穷人。
同时面对两场竞赛,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代性要求我们更加努力,以确保个人和整体都不离场,虽然这竞赛本身就是紧张和混乱的根源。
这种混乱带来的焦虑,因资本主义而得到缓解,资本主义批准了一个贪婪而混乱的系统,把一切解决方案指向经济增长。

7. 人文主义革命

现代契约承诺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也确实实现了。然而,如果按照资本主义,万物都能买卖,那么法院、警察、信用都会烟消云散,是什么让现代社会免于崩溃?
是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在现代,我们鱼与熊掌兼得:不但掌握了力量,上帝已死也没有导致社会崩溃。反而相反,越信神的国家就越暴力。

一切原因来自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让人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根据的困境。“人文”代替上帝(基督教)、真主(伊斯兰教)、自然法则(佛教和道教)扮演的角色。这次宗教革命不是对神失去信心,而是对人类有了信心。古人不相信人能够自己判断善恶,而人文主义认为 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

  • 例如,中世纪一个外遇妇女,会向神父忏悔,神父根据《圣经》来“判刑”。而在现代,她可能先审视自己的感觉,如果还是琢磨不定会去找闺蜜喝咖啡,还是不行就去找心理治疗师。看起来心理治疗师代替了神父的角色,其实不是,心理治疗师不会去做判断(无论赞同还是反对的判断都不会有),相反只是带她走进心中最私密的房间,他们的参考书也不是神圣的经典(虽然弗洛伊德的书躺在他的书架上)。
  • 例如,一件东西是不是艺术品,什么是好面包,哪个歌曲算高尚,这些以前由王公贵族决定,现在由相关的人决定。
  • 例如,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安德森教授说,他的专长是让鸡肉更多,记者问这样的技术会让动物痛苦,教授回答:“一切都要回到个体消费者和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价格的问题”。
  • 例如,跨国集团是否“不作恶”的标准就在于财务报表,如果报表不错,代表很多人喜欢它的产品,它就是一种善的力量。

现在,天堂或地狱都取决于人的内心。上帝是否存在取决于我的内心。

  • 人文主义政治: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 人文主义经济:顾客永远是对的。
  • 人文主义美学:看得人觉得美,那就是美。
  • 人文主义伦理:感觉对了,就做吧。
  • 人文主义教育:为自己想。

在古代,知识=经文×逻辑,学者中经文中找证据,然后用逻辑推断得到知识。
在现代,知识=实证数据×数学。现代知识有惊人的威力,但也有重大缺点: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中世纪的知识认为偷窃是错的,因为这是上帝的指示,科学却无法做出回答。为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现代社会采用并行方式,用科学做实证研究,用经文指导伦理。
人文主义提供另一个选择,知识=体验×敏感性。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包括三部分:知觉、情绪、想法。敏感性包括两方面:注意到自己的体验,允许这些体验影响自己。

古代小说中的英雄不会是木匠或者农民,故事开始到结束也不会有什么内心重大变化。现代相反,很多名著会刻画一般劳工或家庭妇女的内心感受。
电视节目也是一样,《幸存者》是个很火的真人秀,20名参赛者去热带小岛参加冒险,每集都会投票一个人离开,最后剩下的人获得100万美元。如果观众来自荷马时代的希腊、罗马帝国,会很熟悉这个场景,想象接下来一定是万分精彩的冒险,生死攸关的战斗,英雄与背叛。但实际上1个小时的节目,15分钟的广告,5分钟的把椰子扔进篮筐的幼稚挑战,40分钟“英雄们”不断谈着自己的感受。

人文主义三大分支

  1. 自由人文主义(或“自由主义”,liberal humanism,liberalism)正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
    不过,面临一个难题:德国人的感受,是否优先于想移民的难民。为解决这个问题,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结合,这产生了更多的问题。1. 如果内部认同爆发冲突,应该如何 2. 随着时间进行,“不同”会演变成“我更优”,从而导致种族主义。
  2. 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求注意他人的感受,自我反省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陷阱,因为人的三观是被后天塑造的,自我反省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我不应该花时间来谈我的情感、情节,而是问问,谁掌握了生产工具,政客和金融之间的关系。
  3. 进化人文主义。(纳粹)认为冲突是福不是祸,认为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优越。人类要不断变强,最后成为超人类。爱因斯坦或贝多芬的体验,就是比某个屌丝更有价值。战争是“生命的学校”。

自由主义者认为1. 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2. 客户永远是对的。 社会主义认为1. 政党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2. 工会永远是对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3种人文主义的区别,作者举了4种音乐的例子

  1. 自由主义认为4种音乐的听众没有优劣
  2. 社会主义认为,不应当看重听众的感觉,而认为音乐是带有阶级属性的
  3. 进化人文主义直接指出最优的音乐,因为它进化程度更高。(同时引爆了所有的地雷)

作者叙述了1914到1989这段时间内,三个自由主义流派的 信仰之战
自由主义先是被一战击垮。
二战看似是自由主义的胜利,实际上兵力和经济巨大劣势的进化主义横扫自由主义,然后社会主义承受了主要力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和年轻人都倾向于辱骂自由主义。红宝书和切格瓦拉流行。全球130个国家,只有30个是自由民主政体,还感受革命的压力。
1975年,自由主义阵营的最羞辱的失败:越战结束。自由世界领导者华盛顿,主要盟友却是军事独裁者(希腊、智利、韩国、巴西等)。
北约躲在核武器的盾牌后面,才守住最后的堡垒。西方得以继续享受着性、洗衣机、电视、冰箱、摇滚乐。
超市的力量超过古拉格劳改营,自由主义迅速征服世界。自由主义绕了一个大弯,又回到1914年的春天。当然自由主义从另两个阵营吸取了优秀成分,如大众教育、卫生、福利,现在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现代还有什么能反对自由主义呢?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恰恰是责怪政府没有彻底的达成自由主义,而是让大公司大而不倒
中国的挑战似乎更为严峻。但没人知道中国信什么,也没形成令人信服的理论,提不出方案。
伊斯兰激进主义的方案与现代脱节。无论《古兰经》、《圣经》、《论语》都不可能给出答案,因为那些著作没有计算机、基因工程、纳米科技。它们不可能提出自由主义的替代品。

三、智人失去控制权

人类还能继续掌控世界、赋予世界意义吗?
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将如何威胁人文主义?
谁可能继承人类的角色?什么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义?

8.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1. 18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把智人当做黑盒,自由意志像是一个伪装成客观描述的道德判断。现代认为人的行为是复杂的生化信号,无论哪个过程,都没有“自由意志”插手的可能。
    (随机性不是自由意志,人们很容易用放射性物质做出不可预测的会做选择的机器人,但不能因此说这个机器人拥有自由意志)
  2. 进化论终结了“永恒的灵魂”这种说法

科学破坏了自由主义的信念。这里作者讲了一些可以控制思想或者专注程度的技术。
科学还破坏了个人主义的信念。以前人们认为个人(individual)是不可分的,但其实不是。
例如如裂脑人
例如,人都有两个自我,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
体验自我没有记忆能力,而叙事自我只会记得峰值和最后一个值。儿科医生打针后会给甜食,让儿童事后回忆没那么痛苦。肠镜检查会延长时间,并在最后把痛苦降下去。分娩后的多方赞誉和对婴儿的爱,会让人的叙事自我感觉没那么疼。
我们大多数重要决定是由叙事自我决定的。
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并非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交织的。体验自我给叙事自我提供素材,叙事自我塑造体验自我的感受(斋戒日禁食和饥荒吃不上饭是两种体验),体验自我往往强大到破坏最完美的计划(周末本来想健身,但却坐沙发上看电视了)
然而,人们认同自己是叙事自我,进而从疯狂而混乱的生活中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一致但实际上充满谎言和漏洞的故事,从而误认为自己不可分割,有单一的自由意志,最终塑造出大有问题的自由主义信念

生命的意义 博尔赫斯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的根本问题:如果唐吉坷德在幻想中杀了一个真正的人,它的的叙事自我怎样讲这个故事?博尔赫斯认为,主要有3种可能:

  1. 没什么影响。唐吉坷德的妄想太强大,以至于他根本无法意识到实际杀了人
  2. 夺走他人生命的那一刻,唐吉坷德大为惊骇,打破了他的妄想。这种情况就像刚上战场的新兵,原本深信为国捐躯,最后被战场现实狠狠打脸。
  3. 第三种更为复杂和印象深远:原本与想象的巨人战斗,唐吉坷德只是在演戏。但真的杀了人后,他就会开始坚持自己的妄想,只有这样,他不幸犯下的错误才有意义。我们对一个想象的故事牺牲越多,就越可能坚持,只是为了让我们的一切牺牲和痛苦有意义
    • 一个战争中的政体是这样。政客不会说,第一次战役中死伤的士兵是由于错误的决策,而会说他们是英雄,进而发动更多的战争。受伤的士兵,死亡战士的父母,都不会同意“伤亡是因为蠢到相信政客”,而是说“为了民族”。活在幻想里是一个远远轻松的选项,唯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
    • 几千年前,神职人员就发现了这一点。让人牺牲的越痛苦,他们就越信奉。让一个贫穷的农民献上一头牛,他就会对宙斯的存在深信不疑。
    • 经济上也是,一项高成本的项目,政府不会承认失败,而是再拨一笔钱。

总结来说,所谓“自由个体”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一系列生化算法的组合,体验自我的快速闪现、消失、闪现、消失中,叙事自我不断试图编制出统一的故事。

不过,就像基督教没有在《物种起源》后消失,自由主义也不会因为科学家的论文而灭亡
然而,等到相关科技普及后,这些“异端”科学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两面讨好,而会需要一个全新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那时,自由主义收到的挑战不再是哲学和科学上的,而是来自日常设备、工具、制度。

9. 大分离

自由主义推崇自由市场和民主选举,是因为自由主义相信人的自由意志。但有三项发展,可能让这些信念成为明日黄花

  1. 人类将失去经济和军事上的价值,因此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再继续认同人类的价值
  2. 社会系统仍然认同 人类整体有价值,但个人无价值
  3. 社会系统仍然认为 某些个体有价值,这些人是超人类的精英。

值得注意,这一点不是在哲学层面动摇个人主义社会制度,而是从实际方面,因为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底层逻辑就是每双手都能拿起武器或扳手。精英阶层和政府不再会认定每个人都有价值。人权和自由的基础从经济利益,变成仅靠伦理。这让个人主义很脆弱。
两次世界大战、女性平权都是以人与人的价值相似为背景。但是:

  • 战争方面,未来的战争比的不再是人数,而是尖端科技、网络安全。
  • 经济方面,原本高度的智能与发达的意识是形影不离的,但随着“无意识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将失去经济价值。

这里,作者论述了智能与意识的分离问题。一个出租车司机,会享受音乐,会仰望星空,会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宝宝,但这不是社会系统需要的出租车司机。社会只是需要从A点到B点,最快、最安全、成本最低。马匹就类似,无论嗅觉、爱的能力、认人的能力、跨栏能力,都超过汽车,但 胜者只需要在少数的几个领域胜出
作者论述了一些可能被替代的行业。汽车驾驶员,如果自动驾驶都联网,会有效避免一些人类无法避免的追尾事故。电子律师可以瞬间阅读律师一生也读不完的卷宗,寻找判例、漏洞。如果脑部扫描技术成熟,就不需要警察、侦探通过表情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几百万警察、律师、侦探不得不回学校学个新专业,发现等着他们的还是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做到一对一定制化服务,且永远耐心。医生也是,我的保险支付的起医生几分钟的时间,所以无论医生多么认真,也不可能比算法有更多的数据输入,算法能瞬间获取我和我所有亲戚的基因组、病史,匹配人类所知的所有疾病、药物,永远不休息(当然医生不会全部消失,就像未来军队还需要海豹突击队,但不需要几百万士兵)。客服机器人在转接人工之前,会根据语音分析情绪状态、问题类型,智能转接到最合适的客服。

无用的阶级 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技术进步导致某个工种消失,但这些人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职业。不过,要说人类永远能有特殊的能力,让无意识的算法永远无法赶上,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因为:

  1. 生物是算法。所有动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经过数百万年自然选择而成
  2. 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无论算盘上的算珠是金属或木质,三下五除二都成立
  3. 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虽然总有专家声称无机算法在某些领域永远无法超越有机算法。但这个“永远”往往也就一二十年。

从狩猎采集时代到现在,人类已经越来越专业化,虽然算法无法与泛用性很高的人类匹敌,但对于现代社会,99%的人类能力是多余的。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财富和权力集中到少数公司手里。进而 算法自己可能成为可以拥有资本的人,就像法人和国家一样,没有实体但可以拥有土地和金钱。如果算法一直做正确的决定,就可以积蓄财富,算法会雇人买房,会聘请律师告你,我们最终可能要面临一个由算法组成的上层社会。这并不荒谬,目前拥有绝大多数资源的也是各种互为主体的实体:国家和公司。
艺术也不是人类最后的堡垒。EMI可以自动谱曲,人们会批评EMI的音乐缺少灵魂,但实验发现人们并不能听出区别。

回想19世纪,工业革命创造出庞大的都市无产阶级,还没形成新的信仰,因而社会主义得以扩张。最终自由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精华,到了现在。
未来我们可能看到一个全新的阶级:没有任何经济、政治、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没有任何贡献。整个社会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在药物和电脑游戏中打发无聊的时间。这与自由主义的底层信念冲突,因为自由主义推崇人的体验神圣不可侵犯。
自由主义还面临第二个威胁:社会系统仍然需要人类,但不需要个人。社会系统比个人自己还了解自己,会为他们做大多数重要决定。也就是说,社会系统将会剥夺个人的权威和自由。

自由主义的信念基于3条假设

  1. 我是不可分割的个体
  2. 真正的我是完全自由的
  3. 因此我能够了解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因此个人有极大的权威,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顾客永远是对的。

然而生命科学对三个假设都提出了挑战

  1. 生物是算法,人类是许多算法的组合,没有单一的内在声音。
  2. 构成人的算法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塑造的。
  3. 外部算法可能比我更了解我。

19世纪和20世纪,没有有效的算法检测个人,因此个人主义仍然是一种实用的选择。但现代,算法比我更了解我,个人主义就会崩溃,权威将从个人转向算法构成的网络。

这里,作者列举了一些人工智能产品的可能性。

  • 你可以授权谷歌帮你投票,因为人的投票受到叙事自我的约束,而传感器则能准确记录你每天看报纸时的血压。
  • 如果你在Facebook上点赞超过300个,Facebook就比你的配偶更了解你。
  • 手机导航可以操纵车流量。
  • 微软的 cortana 个人助理可以监控你今天的身体指数,来告诉你今天在谈判中不要急于表态,一旦 Cortana 变成代理人,就可以代表主人进行对谈,双方的 Cortana 互相联络敲定开会时间,求职时不用麻烦寄简历而是允许双方 Cortana 交流。两个 Cortana 互相交流就可以判断是否可以对对方投入感情,整个过程无需让对方知道。Cortana 就不再像一个闹钟,只要体验自我按一个按钮就可以让闹钟停止,反而是 Cortana 太了解我,知道按下我的某个内部按钮,我就会听它的“建议”。
  • Kindle未来可以装上摄像头,知道你哪里读的快,哪里读的慢,读到哪里放弃了这本书,知道你读到哪一行时血压和心跳有变化,知道什么能让你哭,什么能让你笑。你在读书时,书也在读你,你很快会忘掉你读过的大部分内容,但亚马逊却不会忘记。

总之,21世纪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虽然听起来骇人听闻,但已经有数百万人愿意交出隐私来换取方便。有人会担心20世纪的噩梦重现,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与其说个人被外界力量碾碎,还不如说先从内部缓缓崩解。
医疗方面,历史上总是先进的医疗手段用在精英阶级,然后随着成本下降用在广大民众,如疫苗、抗生素。21世纪可能不会这样

  1. 医学的概念正经历巨大变革。20世纪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病人”,这代表着一种平等。21世纪医学是让人更强,如智力、记忆力等。如果某种手段很廉价、很普遍,那么又都会追求更先进的疗法(像军备竞赛)。结果是,未来虽然穷人的医疗保健有所提升,但与富人的差距拉大。
  2. 事实上,我们无法保证穷人的医疗水平比现在提升多少。20世纪的医疗条件普遍提升,是因为军队需要几百万健康的士兵,经济需要几百万健康的工人。例如1914年,日本精英阶层为贫民接种疫苗,在贫民区兴建医院,修建污水处理系统。但这种群众的时代已经结束,无须再浪费资源提升群众的健康。

一旦出现身体、情感、智力都超常的超人类,自由主义信仰又怎能生存下来?超人类看待一般人,就像19世纪欧洲人看待非洲人。人类20世纪最大的成就: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是为了让所有人享受富足、健康与和平。21世纪新议题:永生、幸福快乐、化身为神,最后可能创造出新的超人类阶级,砍断自由主义本源。

10.意识的海洋

新宗教的诞生地,不太可能是阿富汗的洞穴或者中东的宗教学校,反而是研究所或实验室。就像社会主义承诺以蒸汽和电力为世界提供救赎,新科技宗教可能承诺以算法和基因为世界提供救赎。

从宗教角度,目前最有趣地方不是伊斯兰国或美国南部的圣经带,而是硅谷。这些宗教信的 不是神,而是科技。科技宗教同样提供过往宗教的一切旧奖励:快乐、和平、繁荣,甚至永恒的生命。这个新宗教分为2种:科技人文主义数据主义

  1. 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宇宙任务,现在应该接力给算法。
  2. 科技人文主义比较保守,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我们所知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但应当用科技把人改造成神人。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仅仅是基因的小小变化,大脑布线的小调整,这么看来用基因工程引发第二次认知革命似乎也不会很难。

心智升级 希特勒等进化人文主义者曾经希望通过性选育和种族清洗来达创造超人,现代科技人文主义者则希望使用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和脑机界面。然而更新人类心智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危险的任务。我们还无法真正了解心智,不知道它由何而生,不知道心智的作用。
我们像孤岛上的居民,刚刚发明第一艘船,正准备在没有地图也不知道目的地的情况下出航,或许更差,至少岛民还知道周围是茫茫大海,而我们可能只是在一座小小的意识岛上,外面是我们不熟悉的心理状态构成的海洋,可能无边无际。
光谱和声谱都比人类能看到和听到的更为广泛,类似的,心理状态的频谱也远大于普通人的感知。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大学心理系学生,对美国原住民萨满教、佛教僧侣、苏菲派所知有限,更是几乎不涉及尼安德特人等,(尼安德特人脑容量比智人大,但更多的神经元用来做什么了?)蝙蝠的体验也是人类很难想象的(蝙蝠的世界没有颜色,但有各种质地)。还有鲸鱼(鲸鱼和人类同样用边缘系统处理情绪,但鲸鱼的边缘系统比人类多了一块,使他们的音乐体验远超人类)
与人类自身相比,我们也失去了一些能力,远古人是可以通过嗅觉来感受他人的情绪的,但是当合作网络扩大后,这种能力就被抛弃了。注意力也是,因为交通运输和手机更为方便,远处的朋友见面后,也不会把心思全放到对方身上。还有做梦的能力,很多文化会积极培养“清醒梦”(lucid dreaming)以访问更高的层次,现代认为梦只是心智产生的垃圾。
对于社会和经济来说,这种失去是值得的,未来还有可能失去更多。这样看来,科技人文主义可能成功让身体和大脑升级,却让人失去心智,反而造成人类的降级。虽然这些降级对人类来说反而有利,因为这种人少了一些拖慢系统、造成困扰的人类特质。就像农民都知道,羊群里面最聪明的那只羊常常会惹麻烦,所以 农业革命往往要降低动物的心智。第二次认知革命可能会让人变成小齿轮,合作效率更高,但几乎不会注意其他事。数百万年来,人类曾经是升级版的黑猩猩,在未来,人类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

宇宙依凭的钉子 科技人文主义的另一个威胁。人文主义总是强调,要聆听真正的自己。但有时候人不见得真想听自己的声音(痛苦婚姻中的女性,背负罪恶感的士兵等),而科技可以让你控制繁杂的内在声音中,某一些的音量(百忧解、派甲酯等)。虽然人文主义者难以接受这些手段,但实际上这些手段救了数百万人。如果未来能够更随意的控制内在声音,那么人类就会成为另一件设计品。

所以,出现另一种宗教“数据主义”,它崇拜的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数据。

11. 信数据得永生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大多科学机构已经改信数据主义。数据主义由两大科学潮流爆发后汇流而成:

  1. 《物种起源》后,生物科学已经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
  2. 图灵机出现

数据主义认为,相同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和电子算法,两者合二为一,打破动物和机械之间的隔阂。

  • 对于政府、企业、消费者来说,数据主义提供突破性的技术和强大的全新力量。
  • 对于学者和知识分子来说,它 提供了数世纪以来渴求的科学圣杯:把文学、音乐、经济学、生物学,所有的学科都统一在单一的理论之下。根据数据主义,第五交响曲、故事泡沫、流感病毒不过是数据流的三种不同模式。
  • 数据主义将传统的 学习金字塔 彻底翻转。传统学习是 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数据主义认为,数据量已经大到人所不能处理,人类已经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主义对人类的知识和智能有所怀疑,倾向于大数据和算法。
  • 生物学 拥抱数据主义,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算法,不管是长颈鹿、番茄或者人类,知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不仅是单一生物,蜂箱、菌群、森林、人类社会都是算法。
  • 经济学家 也越来越用数据处理系统的概念来诠释经济。根据数据主义,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或政治制度,而是不同的数据处理系统。资本主义采用分散式处理,共产主义用集中式处理。资本主义喜欢减税。重税代表财富集中,因此决策也就有单一处理器(政府)决定。而这种集中到了极端就是共产主义。
  • 根据数据主义观点,证券交易所 是人类迄今创立最快、最有效的数据处理系统。任何人都能加入,无论是银行或退休基金。证券交易所推动全球经济,全球乃至外太空发生的事情舞步纳入考虑,无论是科学实验成功、日本政治丑闻、冰岛火山爆发,都会影响股价。
  • 政治科学家 也逐渐把人类政治结构理解为数据处理系统。民主和专制本质上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机制。20世纪民主占上风,是因为当时的具体情境下,分散式处理效果更好。如果是另一个情境(例如罗马时代),可能集中式效果更好。这意味着,如果数据处理的情境再次改变,民主制度可能会衰落,随着数据量和流通速度双双提升,选举、政党、国会这些制度可能被淘汰,原因与伦理道德无关,只是因为无法有效处理数据了。
  • 普通选民开始意识到,民主制度已经不能为他们带来权力,但他们搞不清楚权力去了哪里。所以英国选民以为权力被欧盟夺走,于是投票脱欧;美国选民以为既得利益者垄断了权力,于是他们选举了特朗普,但可悲的是,他们不知道权力去了哪。
  • 这不代表我们会回到20世纪的独裁统治。就算是专制政权,也无力应对科技发展的脚步。金正恩的理想还是导弹和核武器,普京也只是想重建苏联集团。事实上,无论 国会还是独裁者,都跟不上科技进步。这或许是好事,避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广岛原子弹的悲剧。官僚系统胸无大志也许是一种幸福,神一般的科技加上狂妄的政治人物几乎肯定是灾难。

过去自由市场的成功,让无为和无知成为了某种大智慧。对政客来说,一切交给市场就好,何必懂这个世界呢?但现在科技有了神一般的能力。
有人认为背后有一群亿万富翁偷偷掌控世界,但这种说法太过轻视系统的复杂性,站不住脚。亿万富翁恰恰不是看清全貌,而是目标更狭隘。在混乱的系统中,集中视野反而是优势。
然而,权力的真空不会持续太久,如果传统政治结构在21世纪无法迅速处理数据,形成有意义的愿景,就会出现更有效率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完全没有出现过,既不是民主也不是专制。

数据主义的历史观,整部历史进程有4种方式提高系统效率

  1. 增加处理器数量(10万人的城市,运算能力超过1000人的村庄)
  2. 增加处理器种类。各种职业
  3. 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10个有贸易往来的城市,强于10个孤立的城市
  4. 增加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这四点相互矛盾,构成了智人处理系统建构的4个阶段:

  1. 认知革命(7万年前到2万年前)。智人开始大量连接为单一数据处理网络,这让人类取得远超其他动物的优势。后来智人走向世界各地,彼此失去联系,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化,增加了人类处理器的数量,但牺牲了连接。
  2. 农业革命(2万年前到5000年前)。发明了文字和金钱。人口急速增长,增加了处理器数量。
  3. 5000年前到科学革命前。钱币、帝国和宗教出现。
  4. 1492年至今。探险者、征服者和交易商开始到现在织成了全球网络。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胜出,不是因为好,而是因为有助于消除种种文化偏见、严格审查和政治打压

那么最终会产生什么呢?数据主义者认为,最终会产生“万物互联”(Internet of All Things),然后功成身退。
数据主义认为,人类的体验不神圣,智人也不是造物主的巅峰之作,也不是未来神人的前身。人类只是创造万物互联的工具。这种愿景与传统宗教有些类似:死后得到上帝的无限恩典。
数据主义也像宗教一样有一些诫命:

  1. 要连接、产生、使用更多的信息。
  2. 把一切连接到系统。(传教使命)

数据主义有个新价值观,就是“信息自由”(不同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保护的是人类,也保护沉默的权利)
就像传统宗教,人类加入信息流后,一言一行都成为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传统宗教是上帝一直看着你,数据主义是算法一直看着你。

整本书不断问着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人类优于其他动物。数据主义的解释全新又简洁,人类的体验并不比狼或大象优越,但人类可以把体验变成数据(诗歌或博客)分享到全球全球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主义并不反对人文主义,而是认为三大人文主义关于音乐优劣的争论并未抓住重点。衡量音乐的价值,要看它带来多少数据,你需要多少运算能力去解读,至于体验,并不重要。
数据主义认为,如果我们能创造出功能相同更有效率的算法,“人类体验”这套算法就会失去价值。就像人文主义革命认为“上帝是人类想象的产物”一样,数据主义革命认为“人类的想象力只是生化算法的产物”

对数据主义的批评 生命究竟能不能简化成数据流,也许生物与算法就是不同。知觉、情绪和想法对决策很重要,但这就是其唯一的意义吗,如果粗暴地认为是,可能太狭隘。当无意识算法强于有意识算法,用前者取代后者,可能失去什么?
一开始数据主义承诺解决人文主义的追求,但这之后,人就可能从设计者降级为芯片,再降级为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就像人类对动物造成的威胁,到头来人类也不是造物的巅峰。

总结
要注意三个发展:1. 科学正在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中 2. 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 3. 无意识但高度智能的算法很快崛起
有3点要常挂于心: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吗,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高智能崛起,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今日简史》

一、科技颠覆

1.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单越好。

20世纪,全球精英讲了3大故事: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
但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自由主义的故事越来越理想幻灭,壁垒、防火墙、反移民、反贸易协议也在越来越强大,民主政府在暗中破坏司法独立、限制新闻自由,并把所有反对政府视为叛国。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在尝试各种新的政治形态。
1938年,人类有3种故事可以选择,1968年只剩下2个,1998年只有1个,2018年这个数字降到0.

  • 如果未来区块链货币普及,将无法收取铸币税,不过可能有新的税收方式,例如,对信息收税(未来信息是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产)
  • 以前的普通人(1938年美、苏、德),虽然也生活艰苦,但希望还在,宣传海报经常把煤矿工人、钢铁工人、家庭妇女描绘成英雄形象,给他们暗示:“海报上画的是我!我是未来的英雄”。2018年的普通人却越来越无足轻重,TED演讲、智库、科技研讨会上的词语(人工智能、区块链、全球化、基因工程)与他们无关。
  • 过去推动中国、俄国、古巴革命的,是一群 对经济至关重要但缺乏政治权利的人。2016年,投票脱欧和特朗普的,是一群 还有政治权利,但失去经济价值的人。也许未来平民主义者反抗的不再是精英剥削人民,而是 反抗“无足轻重”,这次不太可能成功,因为反抗“无足轻重”比反抗“剥削”困难许多。

民主的根基之一,在于亚伯拉罕·林肯提出的原则: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如果政府腐败,未能改善人民生活,最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看清真相。然而,政府控制媒体之后,阻碍了公民看清真相,也就打破了林肯的逻辑。执政的寡头特权阶级一旦垄断媒体,便能不断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他人,并将公民的注意力引导到外部的威胁——无论是真有其事或仅仅是空穴来风。生活在这种寡头体制下,总会看到一些重大的危机,让人觉得医疗保健和污染相形之下只是无聊的小事。国家都面临外来入侵或恶意颠覆了,谁还有时间担心病人太多、河流遭到污染?只要制造出永无止境的危机,腐败的寡头政治就能享受永无止境的统治。

在现在,自由主义幻灭后的真空,暂时由地方的怀旧幻想来填补(全球都在发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让美国再次伟大),英国脱欧(活在维多利亚时代),俄罗斯普京(复兴沙皇时代的帝国),…
自由主义不能再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方面给出明确答案,传统上,自由主义都是搭配经济增长,神奇地平息棘手的社会和政治冲突。

2.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这里,作者花了一些篇幅,论证科技替代人的必然性。
人工智能是可以理解(我觉得用识别这个词更合理)人类的种种情绪,这方面的能力超越人类也有可能。自动驾驶、把钱借给陌生人、商务谈判都是与人打交道的,算法有可能替代人。
人工智能有两个重要的特性,而人类没有的: 连接性和可更新性。举例来说,交通部分出台一项新的交通规则,那么所有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一起更新,因为用的是一套算法。某个实验室研究出一种新药,全球100亿个人工智能医生也能瞬间更新、共享对新药的感受。连接性和可更新性是对比人类巨大的优势。(有人对算法作为服务者的个性化的担忧,用算法可以轻松解决)

  • 出现人工智能医生,可能早于人工智能护士(因为护士的核心能力是在打针、换绷带时的人文关怀能力)
  • 音乐的输入和输出都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描述,情绪是一种生化算法,两者能够恰好的结合。

2050年,大部分职业可能在于人和算法的配合,例如,在“深蓝”之后,象棋竞赛的玩法就是“人类+人工智能”
然而,这些新工作很可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因此无法解决无技能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在过去的自动化浪潮中,劳动者通常可以从某个低技能的工作轻松转到另一个低技能的工作。比如,1920年,因为农业机械化而失业的农场工人可以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里找到新工作;1980年,工厂工人失业后,可以去超市当收银员。这种职业转变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从农场到工厂、从工厂到超市,都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
新的“无用阶层”更多,可能出现: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许多雇主找不到员工。这有点像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那些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即使转行成功的人,也面临着剧烈的技术更新,可能10年后必须再次转行。
郭飞说:其实我不是很同意这段观点,因为只要成本合适,那群人也不会完全被无视,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标注员一样,不过工作内容快速震荡这件事我是同意。

19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无法应对新问题,所以出现3种新方案(自由主义、纳粹、共产主义),然后是悲惨的童工,世界大战。
21世纪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带来的挑战,可能更加惊人(因为现代文明的破坏力已经过于惊人)

解决方案 分为3类:1. 避免工作消失 2. 创造足够的新工作 3. 如果尽最大努力,消失的工作还是多于新工作,怎么办。

  1. 避免工作消失,意味着踩刹车。政府还是有能力减慢速度的,例如,器官市场就没有发展起来。(虽然有黑市)。还有一种说法,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主张对算法收税。
  2. 扩大“工作”的定义。父母照顾孩子,邻居彼此照顾,民众组织社群等,其实都可以看做工作,由政府发放薪水。还有种说法,政府提供 全民基本服务 :免费教育、医疗、交通。

全民基本收入是资本主义天堂,全民基本服务是共产主义天堂。
无论你偏向哪个,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全民”和“基本”:

  • 何为全民 算法崛起,最受影响的是非技术廉价劳动力国(孟加拉国等)。过去,廉价劳动力可以参与全球分工,现在这道桥梁摇摇欲坠,还没过桥的国家被困在另一边。
  • 何为基本 纯生物学角度看,智人每天1500卡路里就可以存活,但“基本”这条线一直在变化(中世纪的基本指的是可教堂,现在的欧洲基本指的是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再者,如果一项福利免费给所有人,这项福利很快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或许现在以色列的解决方案最成功:50%男犹太教徒从不工作,而是把所有时间用来研读宗教经典、举行宗教仪式,收入来源是妻子的工作和政府的补贴(但调查显示,这些失业者的生活满意度比别的阶层都高)。

3.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自由主义相信“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所有公投和选举,诉诸的永远是人类的感觉,而不是理性。早有充分证据证明,就是有一些人比别人更渊博、更理性。
自由主义认为,选举反映的是一种“自由意志”。但未来,权威会从个人感受转移到算法。

算法可能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就像丘吉尔的名言,民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制度,除了其他所有制度之外。

作者列举了一些可以交给算法的事情。例如,

  • 现在真相由谷歌搜索排名最靠前的结果来定义。
  • 人导航的本领也被算法替代,用进废退。
  • 未来,你选择大学专业也要依靠算法,因为现在你的判断力受好莱坞、垃圾小说、高明的广告左右,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你真的不了解这些专业。算法可能告诉你,去法学院或芭蕾舞学校是浪费时间,如果做心理学家或水管工,将会很出色并且非常快乐。

进而,人生不再是一场决策大戏,民主选举、自由市场将失去意义

算法可以解决伦理问题电车难题 为例。智人是靠各种情绪快速做出关乎生死的决定,我们每一个都通过了最严格的自然选择质量管控测试,即使让哲学家好好给司机上个课,只要一回到路上,他们又回到情绪和本能。算法不同,只要你把伦理判断写入程序,它一定会执行。这样,道德问题就转化为工程问题。虽然工程师也可能把偏见写入程序,但事后清除算法中的偏见,比清除人脑中的偏见容易得多。
这意味着 立法者可以写出所有人都严格遵守的法律了,这是数字独裁。历史上,幸好有很多法律人们未能执行,例如反同性恋、反亵渎神祇方面的法律。

数据集权 军队屠杀平民有两种:出于情绪上的,有组织的。机器人军队出现后,会让前者消失,但后者更严重(用机器人军队屠杀平民,不用担心它们倒戈,也不用担心它们怜悯。有了机器人军队,帝国主义政府可以发动没有民意支持的战争)。
强大的监控算法,在好政府手里是天大的好事,在坏政府手里是坏事。随着科技进步,政权有史以来第一次能了解公民真正在想什么。如果你看到一张国家领导人照片,生物传感器发现你血压升高,杏仁核活动增加,可能立即会被抓进监狱。
过去自由主义胜利,是因为分布式信息处理机制更有效,未来随着科技进步,这个钟摆可能相反。(我们不会回到纳粹时代,数字独裁和纳粹独裁的区别,可纳粹独裁与法国旧制度一样差异巨大)
例如,你去贷款,过去可能歧视某一个群体,现在可能是针对个人的歧视,前者可以反抗,后者不能。

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我们之所以会两者不分,是因为哺乳动物处理大多数问题时靠的是“感觉”,但计算机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像飞机不用发展出羽毛,但飞行速度却比鸟更快,计算机也不用发展出哺乳动物所需要的感受,就能比哺乳动物更会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有可能发展出感受,有三种可能性(现阶段人类的知识下,3种可能都还无法排除):1. 意识与生化算法有关,无机算法不能能创造意识 2. 意识与有机生化无关,与智能有关,这样一来,如果计算机想跨过某个智能门槛,就必须有意识 3. 意识与智能并无重要关联,这样想要极高的智能,无须具备意识。

4.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过去一百年,人类的平等程度越来越高,穷国人通过努力,也能享受到发达国家同等的机会和特权。未来会恶化,经济上的不平等要转化为生物上的不平等。以前用钱买到地位的象征,但很快钱能买到生命本身。

过去穷国和富国有经济往来,是因为富国需要穷国的廉价劳动力,未来就未必了,这可能造成“去全球化”。
未来可能有两个分割的世界:精英的世界和无足轻重的整个国家、整个大陆。文明区的作战是互扔逻辑炸弹,野蛮区是砍刀和步枪。
一些地方的孩子要学习编程,另一些地方要学习怎样拔枪。

  • 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产(社会分化为贵族和平民)。
  • 现代,机器是最重要的资产(社会分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 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超过土地和机器。人类必然会分裂成不同的物种。

当今,巨头纷纷使用“注意力商人”(attention merchant)的商业模式:免费提供服务,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些公司的评估标准不再是盈利,而是能收集到多少数据。某些公司可能无法盈利,但是能够收集数据,便能估值数十亿美元。
一般人很难抗拒这个过程,就像美洲原住民,不经意间把整个国家卖掉,换来各种颜色的珠子。
有可能如果选择断开连接,就无法享受保险、医疗、就业。

关键问题是:数据归谁所有?我的DNA、大脑、生命,这些数据是属于我、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全体人类?

  • 授权给政府,会导致数字独裁。
  • 给公司,也许与给政府没什么差异(剑桥分析公司的案例)

这里作者呼吁,所有律师、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数据归谁所有)

二、政治挑战

5. 社群:人类身体的价值

Facebook的工程师扛起了教区牧师的重担。推出工具,让人们更轻松地创建社群。(虽然后来卷入了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但提出的社群愿景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过去两个世纪,各种亲密的社群在瓦解,许多社会和政治纷扰归根结底起源于此。

现代,你正与你的身体失去联系,远古时代,人要注意地面上小小的凸起,草丛里细微的声音,蘑菇味道的细微差别。但现代,你可以一遍走路一边玩手机,从上千种食物中任意挑选,这些食物都经过卫生部门安全检验,最后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收邮件。Facebook 让人以“分享体验”为名,实际上并不体验事物本身,感受来自于别人的点赞。
人与身体失去联系,带来孤单、迷失方向(虽然有人认为原因是宗教和国家凝聚力式微)。

6. 文明:世界的大同

近年来,“文明冲突论”(clash of civilisations) 回到我们的视野。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崛起、英国脱欧,都是因为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所致。

  • 西方想把民主、人权引进伊斯兰国家,引发了伊斯兰世界的激烈反抗。
  • 穆斯林移民和恐怖袭击,让欧洲选民放弃了多元文化的梦想,转而支持排外和地方认同

根据这些论点,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就像自然界不同物种的对抗。伊斯兰国家永远不会采用西方价值观,西方也无法成功吸收穆斯林移民。西方应当放弃多元化谬论,展示自己的西方认同。
不过,文明冲突论用历史和生物做模拟,这种模拟并不正确,因为动物的生物认同取决于基因,而非信念。基因是不可变的,信念可以。

德国、犹太人等,其历史上文明变化非常剧烈,但当事人并不觉得,反而认为一切是连续的,尝试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挖掘出好的东西,认为那就是自己的文明。

7.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哪些全球性问题?

  1. 核战争
  2. 生态崩溃
  3. 科技颠覆

民族主义不是人类心理自然而永恒的一部分,也并非根植于人类生物学。
民族主义的出现是基于大规模协作需要大规模的忠诚来运转。

民族主义会导致战争,特别是每个国家都会说自己是为了自保、对抗狡诈的邻国。
但1945年之后,核武器的威胁,把民族主义的神灯精灵一半塞回了神灯。
很遗憾,现在人类又开始玩火了。

除了核问题,人类还面临着生态威胁 。
(可能人造肉技术会有助于避免生态崩溃,预计10年后人造肉价格会低于屠宰肉。)
国家用孤立主义来面对气候变化,危险性不亚于核战争。

还有个问题是破坏性创新的科技。在一个竞争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选择走上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之路,其它国家就会跟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需要某种全球性的认同和忠诚。

总结来说,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敌人,是民族主义无法解决的。共同问题可能是全球身份认同的最佳催化剂。
如果人们仍然选择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结局可能远比1914年或1939年更惨烈

8. 宗教:神祇只是为国家服务

那么,宗教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我们先把问题分为三类:

  1. 技术问题。例如,农民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
  2. 政策问题。例如,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全球变暖
  3. 身份认同问题。我真的在意世界另一边的农民吗?

传统宗教与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关系不大,但与身份认同问题息息相关

  1. 技术问题:前现代社会,宗教也解决技术问题,但宗教狂热分子只是学会了跳大神失败后如何寻找借口,科学大获全胜。
  2. 政策问题:伊朗的宗教可以直接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就连美国,宗教领袖也可以针对税收、环境等问题影响舆论。
    然而,宗教对现代建筑的改变就是重新刷漆。他们会阅读马克思或哈耶克找到解决方案,然后在宗教典籍中找到诠释(宗教学者一直在练习这一点)
    那么,未来可能在政策看法不同上,对应不同的教派,例如,他们各自从《圣经》中找到相反的观点。
  3. 身份认同。宗教无法带来雨水、无法医治疾病、无法制造炸弹,但能用来判断谁是“我们”

有些现代化的国家,用宗教让国民对国家极度忠诚,乍一看来十分不合理。(例如日本等,很多国家都这样,一方面运用现代化,一方面依靠传统宗教来维护国家认同)
只要人类仍然需要大规模合作,人类就需要虚构的共同信仰,宗教、仪式的重要性就不会下降
但是,传统宗教成为人类问题的一部分,而没有成为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人们有可能使用核弹等现代化武器,来解决宗教纠纷。况且许多传统宗教(虽然宣称自己奉行共通的价值观)为民族主义服务。

9.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如果把移民比作一项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以下条款:

  1. 东道国允许移民进入。
  2. 作为回报,移民至少必须接受东道国的核心规范和价值观,甚至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某些传统规范和价值观。
  3. 如果移民同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成为东道国平等且正式的一员,这时“他们”也就成为“我们”。

另外,还有第四项讨论内容,即如何履行协议。

讨论一:移民协议的第一条只说了东道国允许移民进入,但这究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施舍?东道国是否有义务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或是否有权选择让哪些人进入,甚至完全拒绝移民?
讨论二:移民协议的第二条提到,当移民获准入境后,有接受当地文化的义务。那么,接受程度有多大?
讨论三:移民协议的第三条提到,如果移民确实真诚地努力融入同化(特别是接受了宽容的价值观),那么东道国就有义务将其视为一等公民。然而,究竟得花多长时间,移民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正式成员?

人们坚定反对种族主义,但是现在战场已经转移到“文化主义”。作者举了个“冷国和热国”的例子,双方移民都不大可能做到高层,从而也无法改变对方的文化,恶性循环。(黑人易被警察关注也是一样的原因)
种族主义已经被生物学否定,文化主义的科学基础更为稳定。文化主义更加宽容,对于未能融入同化的人,批评更严厉。

三、绝望与希望

10.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恐怖分子夺去的生命其实非常少(中美欧盟低于100人,中东阿富汗等低于2.5万人),远低于车祸丧命人数(几十万),更是远低于糖尿病(几百万),空气污染(700万)
然而人们更恐惧恐怖主义,政府会因为恐怖袭击输掉选举,但长期空气污染就不会有这么大影响。

恐怖分子的直接影响其实很小,其目的就是让对方过度反应。
恐怖主义只是挑衅对手,但并未对对方的力量造成任何实质的影响,所以这不是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争,但如果当年日本只击沉美国一艘游轮,那就是恐怖袭击)
恐怖分子的思考方式不是军队将领,反而是戏剧节目制作人。
恐怖分子就像拿到烂牌的玩家,寄希望于重新洗牌。

政府之所以反应过度,是因为恐怖袭击破坏了政府对人民的政治安全性承诺,动摇了政府的合法性。
在中世纪,这种恐怖袭击根本不会有人当回事。关键是现代已经很安全了,才会有这么大影响:公民无须拥有武力也可以有选举权,几百万士兵无须一发子弹,也可以完成政府换届交接。

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呢:

  1. 秘密打击恐怖组织
  2. 媒体保持客观,避免歇斯底里
  3. 不要让恐怖分子俘获我们的想象力。

11.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2018年和1914年有几个关键差异。1914年,战争对于精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项。2018年不是。
在现代,发动战争几乎无利可图。普京赢得很多胜利,但经济到了现在的状况,中国自从对越反击战后就再不用兵,却崛起了。

原因在《未来简史》中讲过,这里又讲了一遍,现代经济靠的是知识而不是资源和土地。硅谷没有硅矿。况且还有核武器和网络战,让弱国有同归于尽的能力。

但我们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日德都是在战败后才经济崛起,当时的战争判断就是一个愚蠢的误判。东条英机、萨达姆每走一步都有理性的理由,将世界视为棋局,但世界比棋局复杂得多,所以再理性的领导人,也经常做愚蠢的决定。

想要治疗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加点儿谦逊。

12.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

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的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关键。

这里作者用自己的犹太教为例,说明了人们总是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实际上不是。(作者的论述很全面,其中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为何19~20世纪,犹太人对科学贡献卓著?因为 1. 世俗化和犹太启蒙运动让犹太人接纳了非犹太邻居的生活方式,2. 犹太人本身重视教育,3. 犹太人频繁遭到迫害,希望证明自己 4. 其它组织如军队和政府反犹太气氛浓厚,犹太人不易出头,所以都喜欢去科研领域)

很多宗教一边赞颂谦逊,一边把自己想象成全宇宙最重要的。

13. 神:不要妄称神的名

我们把一无所知的问题的答案(为何世间存在万物,什么力量指定了物理规律,意识来自哪里),冠上神的名号。
然而同样的神却也制定了上百条行为准则。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搞笑的逻辑:“我们不知道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必须投票反对同性恋”。这种推理不但毫无逻辑,而且自相矛盾。宇宙的奥秘越难理解,这位神就越不可能在意女性到底该如何打扮。

如果说我们非得依靠某个超自然的存在才能做出有道德的行为,那就等于道德其实并不自然。

14.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有人把世俗主义定义为不信宗教(很少有人像这样从负面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其实世俗主义是非常正面积极的世界观,有一套连贯一致的价值观,而不是只是反对宗教。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在很多宗教中也能找到。
世俗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 没有想垄断一切的念头。世俗主义不认为道德和智慧是某个时间和某个地点从天而降的。世俗主义不会像宗教一样认为要么是教徒,要么不是教徒。

  • 世俗主义最重视的就是“真相”(truth),世俗主义不把“真相”与“相信”混为一谈。
  • 世俗主义还重视“同情”(compassion),世俗主义的伦理不是听神的教诲,而是深刻理解各种痛苦。(例如,世俗主义不杀人是因为被杀戮带来痛苦,某些教徒不杀人是因为“听话”,这有点让人不安)
  • 世俗主义还看重“平等”(equality),痛苦就是痛苦,知识就是知识,不以身份而有高低区别。
  • 世俗主义重视“责任”(responsibility),不相信存在高级权力负责照顾世界、惩罚邪恶,而是由我们人类负起责任。

不应当把世俗主义定义为不信宗教,而应当定义为“拒绝所有不科学的教条,致力于追求真相、同情和自由”。在前者的定义下,斯大林是世俗主义者,在后者定义下不是,而是 教条主义者。如今,资本主义也慢慢从世俗主义变成教条主义(例如,对普选的坚信,对人权的定义)。随着技术进步,资本主义教条的后果慢慢显现并严重化。

看到自己的阴影 基督教应该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方式扭曲了“充满爱的宗教”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和宗教裁判所。马克思主义者应该问问自己,马克思的思想怎样异化出斯大林的劳改营。遗传学家应该注意思考一下,纳粹如何劫持了达尔文进化论。
世俗主义知道自己不完美,因此各种承诺就保守。

四、真相

全球发展已经相当复杂,人和人都难以理解,那么怎样才能得知真相呢?

15.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理性人”只是沙文主义的西方幻想,颂扬的是白人上流阶级的自主权。
行为主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证明,大多决策基于情绪和模式1(作者原话是“思维捷径”,这里我给换成《思考快与慢》中的说法),而非理性。
不止是“理性”,就连“人”也是一种想象,人类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体为单位思考。

每个人其实懂的知识很少,我们以为我们懂的很多,原因是我们把存在他人大脑中的知识也看成自己的了 。从进化的角度看,智人相信别人的知识,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就成了问题(人类很多特性都是这样)
有人高谈阔论气候变化和转基因,但其实对气象学和生物学一无所知。有些人强烈主张如何解决伊拉克和乌克兰问题,但连地图上的位置都找不到。人类很少能认清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往来的都是相近的朋友,接收相近的新闻,信念不断增强。

千万不要以为拿出数据就能说服大众,大多数人不喜欢接受太多事实,也不喜欢感觉自己很愚蠢。

作者论述了 权力的黑洞 (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王之蔽甚矣”)

16.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人类的正义感也是进化来的。有人认为,今天的叙利亚内战、全球不平等、全球变暖只是过去问题的规模放大,这是错误的认识。规模本身就是问题,人类的正义观点很难适应现在这个世界

这还不是价值观的问题,而是因为以前的正义基于几十平方公里的几十人,现在基于因果关系高度分化且复杂的全球化世界。我要经过很多年研究,才会发现我投票支持的政府偷偷把武器卖个某个国家的幕后独裁者,在我花时间搞清楚这个事实的同事,我错过一些更重要的发现:我晚餐吃了鸡蛋,但不知那些生蛋的鸡现在怎样了。

当代世界大多数的不公正,并不来自个人的偏见,而是来自大规模的结构性偏见。这里,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例如,英国一位淑女购买伦敦证交所的股票(给大西洋奴隶贸易提供资金),喝着方糖红茶(给奴隶庄园提供市场),但她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人类面对庞大的道德问题,常用4种方法:

  1. 缩小问题规模。把叙利亚内战看成两个人打架。
  2. 把重点集中在某个感人的故事,用它来代表整个冲突事件。用一个马来西亚小女孩的故事,让人愿意捐钱。一旦告诉你用统计资料,你会突然不太愿意捐钱了。实验证明,请人给1个或8个病危儿童捐款时,有1位病童时捐款最多(因为1个是故事,8个是统计数字)
  3. 各种阴谋论。但事实上,谁也无法操纵如此复杂的系统。
  4. 以上3种方法都是拒绝承认世界很复杂。第四种方法是,创造一套教条,全然相信号称全知的理论、机构、领导,无条件地跟随。(这也是这个时代宗教和意识形态仍然有吸引力的原因)

17.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事永存

作者举例俄罗斯和乌克兰,说明整个历史和国家都可能被伪造。
指责Facebook和政客开启全新而恐怖的后真相时代前,请注意,智人历史本来就充斥着虚构的故事,很多成就也有赖于此,还有灾祸。

如果头头表示“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就算属下对他没半点儿忠诚,也会鼓掌同意;但如果头头表示“太阳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只有真正效忠的属下才会愿意鼓掌。

真相和权力,这两者虽然可以携手共度一小段时光,但迟早得分开。如果想要权力,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得开始传播虚构的故事;如果想要看清世界的真相,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只能放弃对权力的追寻,因为你得承认某些真相(例如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而真相可能会让盟友愤怒,让追随者伤心,让社会和谐受到破坏。
人类历史上,学者总会碰上这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为当权者服务,还是为真相服务?学者的目标,究竟是要让所有人相信同一套故事而团结起来,还是让所有人知道真相,就算因此成为一盘散沙也在所不惜?到目前为止,那些既有学术派头,手中又握有重要权力的人(如基督教的神职人员),都是先注重团结,后讲究真相。也正是因此,才让他们权威赫赫。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喜欢权力过于真相。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事后更容易地控制世界。所以,如果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以真相为上,无视各种虚构的神话,智人社群大概只会让你大失所望,还不如去黑猩猩社群碰碰运气呢。

  1. 第一条黄金法则: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你总是免费得到信息,有可能你才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品
  2. 第二条黄金法则: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该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

科学家开始写科幻小说不是个坏点子,在塑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面,艺术的表达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8. 未来不是科幻小说:无法逃离的母体

人类之所以能够控制世界,是因为合作的能力高于任何其他动物,而之所以有那么强的合作能力,是因为他们能够相信虚构的故事。
这样说来,诗人、画家和剧作家的重要性绝对不在士兵和工程师之下。人之所以会去参战、建造大教堂,是因为他们相信上帝;之所以相信上帝,是因为读过关于上帝的诗,看过关于上帝的画像,而关于上帝的戏剧令他们深深着迷。同样,我们现在对于“资本主义”这个现代神话的信仰,也是由好莱坞和流行产业的艺术创作在支撑。

现代科幻小说最糟糕的问题,或许就在于混淆了“智能”(intelligence)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概念。
事实上,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实在与科学现实过于脱节,让人觉得它们只是借人工智能之名,谈的却完全是别的议题。
(针对《黑客帝国》和《楚门的世界》)从目前的技术和科学革命来看,我们该担心的不是算法和电视镜头控制了真实的个人和真正的现实,而是“真实”本身也是虚幻。人类害怕被困在盒子里,但没意识到自己早就被困在一个盒子里了(这个盒子就是人类的大脑),而且盒子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盒子,也就是充满各种虚构故事的人类社会。你逃离母体,来到了一个更大的母体。你想找出这个世界用哪些方式操纵你,最后也会发现自己的核心身份只是神经网络形成的复杂幻象。

或许,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里,就像是《黑客帝国》中的母体。这样一来,我们所有关于国家、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故事都会被推翻,但我们的心理体验仍然是真实的。

  • 这里,作者推荐了《头脑特工队》:不存在单一的内心声音。
  • 1931年成书的《美丽新世界》:靠爱与快乐控制世界。基本假设是:人类就是生物算法,而科学可以破解这套算法,然后运用技术加以操控。未来没有战争、饥荒、瘟疫,只有消费主义,性、药物、摇滚毫无限制。

五、生存下去

19.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那么我们应当做哪些准备来应对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呢?

现代,我们被信息淹没,审查机构甚至不打算阻挡信息,反而忙于散布错误的信息,或者用不重要的信息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 这样的世界里,不需要学习更多的信息,需要的是理解信息,判断重要性,然后汇聚形成世界观
    多年来的教育理想一直如此,自由派害怕教学生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s),认为提供给学生大量资料和一点自由,学生就会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 学校还教技能,如C++或中文。但未来这些技能未必需要。

建议:

  • 对于那些不是加州富人区的学校的学生,作者的建议是:不要依赖大人,虽然他们是好意,但 你永远无法知道,他们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 那么依赖技术呢?这个选项更冒险,因为技术可以把你当成人质。如果你有目标,它能帮你。如果你没有目标,它会帮你塑造目标,控制你。

20.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十有八九得到的答案是一个故事。

作者介绍了最受欢迎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所有人都属于一个永恒的循环,万户紧紧相连,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目的。
这个故事有各种版本:

  • 印度《薄伽梵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遵守就行了。遵守妇女之道的洗衣妇,比不守王子之道的王子更高贵。故事中,王子杀死敌对阵营的众多朋友。
  • 《狮子王》木法沙说,羚羊吃草,狮子吃羚羊,狮子死后变成草的养分。各个动物都扮演自己的角色,环环相扣。
  • 还有各种版本,相信自己有一种固定、真实的身份,决定我的职责。

还有的故事是线性的,例如《古兰经》,有一个最后的审判。民族主义也认同线性故事,例如犹太复国神话。比如,共产主义理想下,任何举动,都在加速资产阶级的灭亡。线性故事下,就连最单调无聊的举动,也可能充满意义

作者论述了所有这些故事都是不合逻辑的,但如果只是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行得通的身份认同,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我并不需要一个绝无盲点、毫无内部矛盾的完整故事,只要能符合两个条件就行。

  1. 第一,我在这个故事里至少要扮演某种角色。
  2. 第二,一个好的故事所讨论的范畴不一定要无穷无尽,但至少要能够延伸到超出我自己的视界。在这个故事里,必须要让我得到某种身份认同,并让我参与某种比我自己更重要的事物,好为我的人生赋予意义。但总还是有种风险:我开始怀疑,是什么赋予了那个“更重要的事物”意义?

大多数成功的故事都是开放式的。这些故事从来不需要解释意义最终的来源,因为它们很懂得如何抓住人的注意力,让人别去想更多其他的事。
无论看到世界上发生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对我们的国家有什么影响,压根儿就没想到要话说从头,讨论一下究竟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这么有意义。
如果你相信某个特定的故事,就算最小的细节也会让你大感兴趣,但与此同时,任何不属于故事范围内的事物都很难引起你的注意。例如,共产主义者很少思考无产阶级对于有机生命的意义,这被认为是浪费口舌。

作者再次论述了前面的内容:有了牺牲,能增强你对故事的信心。这里又加上一点:牺牲还常常能替代你对故事的所有其他义务(因为故事的义务往往很难实现)。

除了法西斯主义,其它的身份都允许你同时有多个身份,你可以是忠诚的意大利人、天主教徒、丈夫、父亲、科学家、素食者。有些时候,不同的身份认同会把我向不同的方向拉扯,不同的义务也会相互冲突。然而,谁说生活是件简单的事呢?
(所以法西斯主义的单一身份认同很有吸引力)

不过,法西斯主义事实上也没能完全排除其它身份认同。“伊斯兰国”宣布,被法国空袭死亡的成员上了天堂,他们还要发动自杀式袭击作为报复,这本身是自我矛盾的。就相当于因为好朋友彩票中奖而袭击彩票站。

赫尔辛格超市 如果把所有的故事看成超市里面待选择的商品,自由主义相信的故事就是“做选择”本身(传统的故事十分排斥“选择”这种可能性)。

想要了解自己,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承认“自我”也是个虚构的故事,会通过心智思维的复杂机制,不断制造、更新和重写。我脑中有个讲故事的人,会解释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以及现在发生了什么事。就像政府在解释近来的政治动荡,这位脑中的叙事者总是一再犯错,但很少承认。一如政府用旗帜、画像和游行来建立国家神话,我内心的宣传机器也会用珍贵的记忆、宝贵的创伤建立起个人神话,但这些记忆与创伤往往并不等同于真相。
在Facebook的时代,这个神话的制作过程有一部分已经从人脑外包到计算机上,比以前变得清楚可见。有人花上无数小时,不断打造并修饰一个完美的在线自我,为自己的创造而深深着迷,并误以为那就是自己,这一切令人赞叹,但也令人惊骇。原本全家出门度假,道路拥堵至极,路上小吵不停,中间几度冷战,但最后都化成网络上美丽的全景照、完美的晚餐照和一张张笑脸;我们真正的经历,有99%都不会成为这些自我故事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你真想了解自己,并不该相信你的社交账号,或者内心告诉你的那个故事,而是要观察身体和心智的实际流动。你会发现,种种想法、情绪和欲望的来去没有理由,也由不得你命令,就像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吹乱了你的头发。你既不是风,也不是你体验到的那些想法、情绪和欲望,当然更不是你心中以事后之名整理消毒过的那些故事。你只是经历了这一切,既无法控制,也不能拥有,你更不等同于这一切。当人类问“我是谁”的时候,希望能得到一个故事作为答案。其实,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并不是一个故事。
自由主义否定了其他所有的宇宙大戏,但又在人的心里重新打造一出戏:正因为宇宙没有情节,所以要由人类来创造情节,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人生的意义。

早在自由主义兴起的几千年前,古代佛教 还更进一步,不仅否定所有宇宙大戏,就连人类心理的这一出也加以否定。在古代佛教看来,宇宙没有意义,而人的感觉也同样没有意义,并不属于什么伟大的宇宙故事,不过就是短暂的振荡,没有理由地来去。这就是事实,接受吧。
根据佛教的说法,宇宙有 三个基本现实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就算你能够探索银河系、探索你的身体、探索你的心智,即使你探索得再远,也无法找到永不改变的东西、永恒固定的本质,更无法得到永远的满足。
人类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这种永恒的本质称为上帝、国家、灵魂、真实的自我、真爱;而人如果对此越执着,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更糟糕的是,人越执着的时候,如果觉得有人、团体或机构妨碍自己去追寻这些重要目标,所生出的仇恨心也越大。
根据佛教的说法,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所以人类也不用去创造任何意义。人只要知道一切本来就没有意义,就能不再依恋,不再追求空的事物,于是得到解脱。所以,人如果问:“我该做什么?”佛会说:“什么都不要做。”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是在做些什么。肉体层面或许还有可能什么都不做,但在精神层面,我们总是忙着创造各种故事和身份,在脑中进行各种战争并赢得胜利。真正的不做什么,是要连心灵也休息,什么都不去创造
不幸的是,就连这样,也很容易变成一套英雄故事。就算你只是闭眼静坐,观照自己的呼吸气息,也很可能开始构建一套关于呼吸的故事。“现在我的呼吸有些勉强,如果再平静一些,就能变得更健康”,或是“我只要继续观照自己的呼吸,什么都不做,最后就能开悟,成为全世界最聪明、最快乐的人”。接着这种故事就开始扩大,变得不仅要从自己的执着中解放自己,还想说服别人也跟着做。自己接受了生命没有意义之后,开始觉得这个概念实在太重要,于是有些事情就变得很有意义,比如要把这个概念告诉其他人,要与不相信这个概念的人争论,要好好教教那些怀疑的人,要捐钱修建寺庙。如此一来,连“没有故事”都很容易成了另一个故事
虽然一切大故事都是由人类心智虚构出来的,但也无须感到绝望。毕竟,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不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如何摆脱痛苦”。等到我们放下所有虚构的故事,对事物的观察就能远比过去清晰,而如果我们能真正了解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的真相,什么都无法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悲伤。当然,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人类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靠创造和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但也因此,人类特别拙于判断虚构和现实的差异。毕竟我们要无视两者的差异,才能得以生存,过于计较,就会受苦。因为,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就是痛苦。
所以,如果真想知道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

答案永远不会是一个故事。

21. 重新认识自己:人类心智的奥秘

为什么作者这样怀疑一切的人,每天醒来可以如此开心?
作者从禅修找到接触现实的方法(现实不是电子邮件、推文,而是身体本身的感觉)
研究人员在研究心智时,唯有直接观察自己能得到一手信息,其它几乎都是得到二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