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

一、世界人口。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支柱:
①人口再生产②物资再生产
远古:生产力发展,文明出现:男人对孩子“产权”,“孝”文化确立→人口发展
近代:近代文明:粮食增长,寿命延长。1500年后,美洲作物引入,化肥、青霉素→人口增长
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生命核算。物资资本的是报酬递减的,而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马克思:“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人口越多,微小的需求也能形成市场,形成产业化,分工更细。
二、世界兴衰。如果人口数量减到10000年前的水平,人类保不住文明,知识本身需要劳动分工。
秦: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人口分母可以转变为GDP分子。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
罗马:淫乱、铅中毒→人口下坡
基督教:禁欲、生育→兴盛(在进化论中,宗教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使其携带者更有竞争优势。基督教的崛起,是因为进化机制,而不是上帝、爱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
满清制蒙:喇嘛地位高
三、计划生育。既防止穷国因贫困和动荡倒向苏联,又防止其崛起→控制人口→人权宣言、女权、堕胎权
四、危机。人口素质:Richest比Fittest更重要。计划生育反而降低了人口素质:独生子女。

后感:1、经典经济学中从来没有说人口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相反《国富论》等大作中提到人口对经济有正面的影响,实际情况也表明人口密度与人均收入没有必然关系。
2、前几章很有知识性,但后几章用了阴谋论的手法,成为整本书的污点。政策是西方国家的别有用心推行的,并不能证明就是个坏的政策。任何辩论,不攻击观点而是攻击动机,再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可能对低素质人群有效,但在稍微有点逻辑的人心里是减分的。

一、世界人口。

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支柱:

①人口再生产

②物资再生产

远古:生产力发展,文明出现:男人对孩子“产权”,“孝”文化确立→人口发展

近代:近代文明:粮食增长,寿命延长。1500年后,美洲作物引入,化肥、青霉素→人口增长

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生命核算。物资资本的是报酬递减的,而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

马克思:“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

人口越多,微小的需求也能形成市场,形成产业化,分工更细。

二、世界兴衰。

如果人口数量减到10000年前的水平,人类保不住文明,因为知识本身需要劳动分工。

秦国的案例:

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人口分母可以转变为GDP分子。
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

罗马的案例:

淫乱+铅中毒→人口下坡→西方衰落

基督教的案例:

禁欲、生育→兴盛(在进化论中,宗教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使其携带者更有竞争优势。基督教的崛起,是因为进化机制,而不是上帝、爱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

满清制蒙的心得:

提高蒙古族喇嘛的地位,导致人人不爱生育,一心拜宗教,让蒙古没了人口优势。

三、计划生育。

西方提出这个理论的初衷,既防止穷国因贫困和动荡倒向苏联,又防止其崛起

人权宣言、女权、堕胎权也与此有关

四、危机。

对人口素质论的批判:Richest比Fittest更重要。计划生育反而降低了人口素质:独生子女。

1、主流的实证分析中从很少有人口数量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证据,相反《国富论》等大作中都有提到人口对经济有正面的影响,古典主义增长论认为,技术和规模经济恒定的情况下,实际GDP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推出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重大失误。
2、本书前几章很有知识性和启发意义,但后几章用了阴谋论的手法,成为整本书的污点。政策是西方国家的别有用心推行的,并不能证明就是个坏的政策。任何辩论,不攻击观点而是攻击动机,再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只能蒙蔽部分人群,稍微有点逻辑的人会给一个差评。

我的思考

国内的教科书上,似乎“人口问题”总是与“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这些字眼并列,并且“人口问题”狭义地专指人口过于膨胀。

事实上,这是简单线性思维对客观世界的严重歪曲!

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而协作的根本逻辑是“规模报酬递增”

历史上,人类确实经历过规模报酬不递增的时代,那就是农业时代。在农业时代有多少人,就能征服多少耕地,所有产出和人口是简单正比例关系,直至土地全部占完后,迎来马尔萨斯陷阱,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治一乱”。

万幸的是,工业革命创造出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神奇魔法,马克思说:“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在拥有大量人口的城市,微小的需求也能形成市场,形成产业化,出现深度细分的企业。

用一个思想试验来解释。
不妨假设一万人能养活一个医生。现在有两个星球,甲星球有一万人,乙星球有一亿人。
出现了所谓“人口问题”的乙星球,其医疗条件必然比甲星球好。
甲星球只有一个医生,就算这个医生水平再高、再敬业,精力上也只能保证治疗头痛腹泻之类。
乙星球有一万个医生,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只需要八千个医生去治疗头痛腹泻,另外二千个医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外科、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等,
甚至这一万个医生的需求也形成了市场,出现医学研究院、医学杂志、医疗器械市场,医学和宏观经济就这么发展起来了。

人们对“人口问题”的感觉,来源于排队吃饭、摇号买车、交通拥挤等等带来的不满情绪。

稍做思考就会发现,如果一个餐馆不排队 :

  • 要么它会倒闭
    这种情况本质上是减少餐馆供应,最终使餐馆数量重新维持到一个让客户拥挤的水平,使得剩下的同等级餐馆不至于亏损
  • 要么它会提高收费
    这种情况本质上是通过提高价格来减少需求量,你多付的钱是你买断了潜在的拥挤。

北京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因为每一个新进入者都会衡量待在北京的收益和承担拥挤的损失,用边际分析法可以得出现在规模的合理性。换言之,北京的价值,除了政策、资源外,拥挤也是其中之一。

《人口大逆转》阅读中

过去30年低通胀甚至通缩,主要源于世界人口红利(中国和东欧加入WTO,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和全球化红利。
但是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叠加,会逆转这些趋势。带来通胀和利率高企,高负债经济体面临困难。

无论我们是对还是错,“人口大逆转”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涉及金融、医疗保健、养老保障体系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方面。

人口的甜头

  • 中国崛起,1990-2021年,中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为2.4亿,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还多(6000万)。2000年-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23%,使城市人口增加3.7亿
  • 东欧重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带来2亿劳动人口
  • 发达国家人口良性变化。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战后婴儿潮),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提高

导致工会力量下降,劳动力议价能力下降,持续通缩。

  • 利率下降
  • 利率下降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尤其是股票和房价。(虽然被2008金融危机中断)
  • 赢家是发达经济体拥有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那些人,以及中国和东欧的工人
  • 发达国家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加剧,低技能工人实际工资缓慢增长,刀子更高比例选民对政治制度失去信心。他们把暗淡的前景归罪于全球化和海外的竞争、外来移民。
  • 2008年之前没有政治反弹,也因为经济总福利增加对冲了不平等

甜头变酸

  • 发达国家出生率稳步下降,劳动力绝对数量下降
  • 照顾老年人大幅增加经济成本。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都有显著进展,但痴呆几乎没有进展。痴呆不会缩短寿命,但会消耗大量资源去照顾他们。
  • 全球化放缓
    • 中国劳动力人数下降,而且西部农业部门到东部工业部门的人口迁徙正在结束
    • 商品和服务可以运输,但照护老人方面几乎不可能。
  • 对经济的影响
    • 通缩变通胀。工人减少(工人产出大于消费)
    • 工人税负加重,要求提高工资
    • 不平等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