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开宗明义,以千余字的篇幅讲三个重点:
体毛可以防止热量散失,防止太阳直射。无毛的哺乳动物,例如蝙蝠的双翼,穴居动物体毛很少,水生生物体毛消失。裸猿是独一无二的无体毛哺乳动物。
第一章“起源”以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的信息为基础,详细描绘人类树栖猿——地栖猿——狩猎猿的进化过程,画龙点睛的一笔是:“于是,我们面前就出现了这种直立行走、猎杀动物、武器精良、守卫领地、幼态持续、大脑发达、赤身露体的裸猿,他的祖先是灵长目动物,他在进化中变成了食肉动物,他终于站立起来准备征服世界了。然而他还是一个新生的、试验性的物种,新的行为方式需要不断完善。他的主要麻烦是由文化发展和遗传变化的不平衡引起的。他的文化进步突飞猛进,总是走在任何新的遗传基因变异的前头。而他的基因则较为稳定,老是掉在后面。他常常体会到:尽管他在改造环境中取得巨大无比的成就,可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裸猿。”
本章的亮点之一是人类的幼态持续机制(neoteny),人的成熟所需岁月远远超过其他动物,胚胎的特征保存下来进入婴幼期、童年期甚至成年期,这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使人类在智力上取胜。
皮毛可以防止热量损失,防止太阳灼伤。要放弃皮毛,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动物学家不得不断定:裸猿要么是穴居动物,要么是水生动物。
大熊猫是从肉食动物变成素食动物,裸猿反过来。
书上讲了一些肉食动物的不同点,猫科扑杀能力强,犬科耐力高。这些动物的消化系统适应了长期挨饿和暴饮暴食。
由于几乎每个月都移居,粪便直接落到树下,所以不处理粪便。因为经常移居,所以不受跳蚤骚扰。
幼态持续 , 其它灵长类出生后很快脑容量发育完毕,但人类一直发育到23岁。不仅仅是大脑,身体形态也是幼态,因此便于直立和奔跑。
“纯”肉食动物把觅食和进食分离开,这两个动作组成两个不动的动机系统。因为这两个动作组成的序列太复杂,所以必然猎杀这个动作成为报偿。对于采摘果实的灵长类就不同了,从觅食到进食是紧密联系、一气呵成的。对于狩猎猿,要分为三个动作。
在现代,我们的活动,倘若其组织手段是文化,我们无疑可以更好的控制他们。然而,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动物本能前低头。
脱掉毛发的假说:
最“色情”的一章。莫利斯以动物学家的眼光纯客观地描绘现代人性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和功能。
这是他将要在《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里浓墨重彩描绘并阐述的主题之一。
“育儿”讲述人类哺育婴儿、呵护儿童、爱护未成年孩子的沉重负担,重点有:
母亲和婴儿的交流、人类独特的笑尤其是微笑、游戏和幼态持续特征。游戏和幼态持续特别重要,所以人类这两个特征跨越了《裸猿》的几个章节。
“探索与游戏”比较人与动物、观察人的行为,研究了人类的语言、文化、艺术、运动、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六条游戏规则。它们是:
“争斗”讲两个重点:
作者首先对人类的争斗和动物的争斗做了比较:“动物之所以争斗有两条非常正当的理由:或是为了建立自己在社会等级系统中的支配地位,或是为了建立自己在一块地方的领地权。有些物种只要求建立等级系统,却没有固定的领地。有些物种只有领地要求,却没有等级的问题。还有一些物种两者皆有,它们在领地内建立等级系统,必然要以两种攻击形式进行激烈的竞争。我们属于最后一群物种:两种形式的进攻性我们都有。”
接着他用这个框架分析了宗教和战争里的纷争。
第二章“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和第四章“内群体与外群体”将要进一步对争斗展开论述。第六章“觅食与进食”研究现代人和原始人的觅食与进食,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两者的行为模式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开篇就说:“乍一看,裸猿的进食行为是一种最为多变、随机性最强、最易受文化影响的活动。
其实在这里,某些基本的生物学原则也在起作用。我们已经仔细考察了裸猿的祖先是如何从采摘果实逐渐转变为合作捕猎的。我们知?,这一演变引起了裸猿进食行为的一系列根本变化:觅食变得日益复杂,成为精心组织的活动;捕杀猎物的冲动或多或少与进食冲动相分离;食物被带回到固定的居所来享用;食物要进行更多的加工;每餐食量增多,间隔时间延长;肉食比例增加;贮备和分享食物成为惯例;食物由家庭中里男性的提供;排泄活动逐渐改变并受到控制。”(127页)
《人类动物园》的第一章“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进一步用这个框架研究现代都市人的“狩猎”和进食行为。
第七章“整饰与安抚”研究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互动行为。和其他各章的结构一样,论述以人类祖先的行为开始。灵长目的行为是互相清理皮毛和咂嘴,借以表示友好或安抚。这种社会性整饰是合作性的、非攻击性的行为……其功能是让对方息怒或消除疑虑。人类的类似行为有微笑、交谈、医疗卫生保健、饱暖、调节体温的排汗机制等。最有启迪意义的是作者把语言功能分为四种:信息性交谈(informationtalking)、情绪性交谈(moodtalking)、探索性交谈(exploratorytalking)整饰性交谈(groomingtalking),本书最关心的是第四种功能,他所谓的整饰性功能就是语言学里常说的寒暄语交流(phaticcommuninion)。这种谈话没有表意、表情或审美的功能,只有亲和的功能,他说:“这种谈话与重要的思想或信息交流无关,它不表现谈话人的情绪,也没有美的愉悦感。其作用是加强见面时微笑的效果,维持社会亲和力。我们把这种谈话当作社交整饰的替代物。它能使我们进行无攻击性的交际,较长时间地相处,因此能促进和加强群体内十分宝贵的联系和友谊。”
例子有:“今天天气真好!”“近来看过什么好书吗?”
第八章“人与动物”谈人与动物的关系,即动物物种的种际行为。一般高级动物的种际关系有五种:猎物、共生者、竞争者、寄生者或猎杀者。人看待动物的这五种方式可以统称为“经济的”观点。除此之外,人还可以从科学的、审美的和象征的角度来看待动物。